健康主题:男性骨质疏松症
节目嘉宾:襄州区人民医院骨三科 副主任医师 徐威
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是骨吸收增强和骨形成下降。
导致骨吸收增强的主要因素:1、性激素缺乏:雄激素减少,男性在30岁以后,雄性激素水平会以每年1.5%的速度下降。2、活性维生素D缺乏和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增多:高龄和肾功能减退患者,钙质吸收减弱和1,25二羟维生素D3生成减少,甲状旁腺激素(PTH)代偿性分泌增多,导致骨转换率加速和骨丢失。3、增龄出现的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下降。
导致骨形成下降的主要因素:1、峰值骨量降低:峰值骨量是影响成年后骨量的重要因素,性成熟障碍可致峰值骨量降低,成年后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可能性增加,发病年龄提前。2、骨重建功能衰退:骨骼的完整性由不断重复、偶联的骨吸收和骨形成 过程维持,此过程称为“骨重建“,骨重建功能衰 退可能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发病原因。
男性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有:不健康生活方式、体力活动少、过量饮酒、吸烟、50~69岁低体重 ( BMI<20kg/m2)、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性腺功能减退症、雄激素抵抗综合征、影响骨代谢的药物、抗雄激素药物(如:非那雄安)。
吸烟、饮酒或患有影响钙或骨代谢的相关疾病的人群中,骨质疏松症的相对风险增加。男性吸烟者骨折的几率更高。对于任何类型骨折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男性吸烟者的风险显著高于女性。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