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由“百强储备”向“百强冲刺”

打造工业强县、实现绿色崛起、建设美丽谷城。9月11日,中国共产党谷城县第十四届委员会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全力建设在汉江流域、全省、全市有名气、有地位的工业强县、农业特县、旅游热县、生态美县、健康名县(即“五县建设”),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由“百强储备”进入“百强冲刺”行列,争创全省、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县,全省文明县城,积极申报“千年古县”地名文化遗产。

推动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数字化、融合化、绿色化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工业经济围绕资源再生利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轻工食品饮料、绿色建材、电子信息、绿色化工等7条重点产业链,支持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培育一批产业细分领域“专精特新”和“小巨人”,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提升本地化配套率。农业产业化围绕茶叶、食用菌、油茶、优质粮、畜牧水产养殖、中药材等6条重点产业链,做强、做大、做优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知名农业品牌,新增一批“两品一标”认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现代服务业围绕做好“无中生有、有中生优、优中做强”三篇文章,推进现代服务业和主导产业深度融合、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加快电商、物流和旅游产业发展。到2025年,努力打造2个三百亿级支柱产业、3个百亿级优势产业、8个特色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产业交替领先发展格局。

加快平台建设。推进绿色化工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电子信息双创产业园、现代服务产业园(高铁新区)等园区建设,逐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搭建招商引资平台、招才引智舞台。建立健全“亩产论英雄”的约束机制,严把用地指标安排、项目准入、履约管理等环节,优先安排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和现代服务业项目用地指标。鼓励企业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力度,实施更多科技创新项目,建设更多研发中心。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多渠道引进高精尖人才,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以“院士专家工作站”为平台,推进更多科研成果在谷转化。抓住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调整契机,支持更多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创建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加快推进湖北工业大学(谷城)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

加快项目建设。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牛鼻子”。紧盯中央和省、市“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紧盯重要文件的出台,紧盯重要会议的安排部署,结合谷城实际,尽快谋划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政策扶持的产业发展项目和科技创新项目,顺势而为、借力而行。实行领导挂帅、大员上阵,加大向上汇报争取力度,争取更多试点在谷城办、更多项目在谷城建,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市计划笼子,确保每年有一批项目获得批复实施,有一批项目进入储备库。对已列入年度计划的项目要持续跟进服务,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实施。围绕延链补链强链,精准实施产业链招商,补齐块状经济体系中的“缺口”,突出以商招商,重点引进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利用下拨政策性资金、项目引进资金、部门整合资金、信贷争取资金、债市募集资金、社会资金等,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证。加大项目服务协调力度,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推进机制,落实重大项目例会和现场办公制度,推动已批复项目快招标早开工、已开工项目快建设早竣工、已竣工项目快生产早达效。

优化营商环境。弘扬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持续优化审批环境、市场环境、服务环境、法治环境,以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建设为重点,努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营商环境。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在“一网办”“掌上办”“一次办”“就近办”上下功夫,进一步整合资源,推进政务信息系统应合尽合、公共数据应享尽享、电子证照应归尽归,持续优化提升“一网通办”。围绕“高效处置一件事”,明确目标定位,搭建好平台、整合好数据,在一个端口上实现城市治理要素、对象、过程、结果等各类信息的全息全景呈现,在一个平台上对城市治理各类事项进行集成化、协同化、闭环化处置,逐步建立完善“一网统管”。形成尊重、爱护、支持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制定政策让企业家参与,给足企业家话语权,多吸收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主动帮助“创二代”传承好老一辈谷城优秀企业家精神,对本地企业和招商引进企业一视同仁。

编辑:刘澄芮

审核:杜红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