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养殖是襄阳的传统产业,但长期以来小而散的发展模式,一直制约着整个产业链的做大做强。为加快推动家禽产业转型升级,我市各地探索延链补链,以龙头企业和特色品牌,带动家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不断提升襄阳禽蛋产品的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楚大鸭业是宜城一家主产鸭肉和鸭蛋的企业,由于规模上不去,品牌培育一直收效不大。当地相关部门引导企业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经过几年的发展,周边近1500户养殖户加入进来,整个养鸭规模达到500万只。但新的问题又随之而来。
湖北楚大鸭业有限公司经理刘正忠:“随着养鸭户的增多,我们的鸭蛋产量非常大,鸭蛋不好销售。”
规模上来了,销售遇到难题,这是当前我市禽类养殖产业面临的普遍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楚大鸭业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尝试建设标准化皮蛋加工厂,来消化卖不掉的鲜鸭蛋。
湖北楚大鸭业有限公司经理刘正忠:“我们通过一个自动分拣机,每天可以处理咸鸭蛋200000枚,后续我们的腌制车间都是采用的恒温无铅的工艺,这样我们腌制出的皮蛋,口感都是非常好的,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借力拼多多等电商平台,楚大鸭业将“玉保”牌松花皮蛋销到全国各地,2020年他们的销售额突破3亿元,带动养殖户超过1500户。但规模扩张后,对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考验也更大。眼下,楚大鸭业计划延伸加粗从鸭苗繁育到禽肉禽蛋加工的全产业链条。
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做大做强产业链,眼下已成为各地家禽及蛋制品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在枣阳贝迪鸽业,与之合作的周边农户只需专心养殖,肉鸽育苗、市场销售均由企业负责。
湖北贝迪鸽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富运:“我们把办好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推动一方经济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 ,辐射带动周边300个农户,发展肉鸽养殖30多万对以上,拉动相关产业产值达5亿元以上。”
为了帮忙家禽养殖企业延伸产业链,当地农业部门先是协调解决了贝迪鸽业150亩的用地需求,又对养殖户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技术指导。为帮助家禽养殖企业纾困,农业部门还组织了银企对接。今年以来,共帮助枣阳市10余家养殖企业对接金融部门,共计贷款1230万元,用于解决其在养殖过程中的流动资金问题。
就在上个月底,市政府研究出台了《襄阳市家禽及蛋制品产业链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提出,要强化对接引导、服务好龙头企业,高质量推进产业链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到2025年全市家禽养殖规模达到1亿只,培育8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打造3个“襄”字牌禽业品牌,实现产业链总产值120亿元。
市农科院副院长王文建:“从目前来看,全市还存在一些短板,比如说我们的繁育体系不配套,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包括粪污利用程度不高的问题,下一步重点要在推进良种繁育,标准化养殖,疫病防控,精深加工,品牌创建,引进先进养殖设备企业,六大体系方面,要加强建设。”
记者 :李宗德 刘春梅 贾可
编辑:杨襄宜 | 校对:尹琳
责编:李丹 | 审核:周嘉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