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十二五"以来,我市已建高标准农田561万亩(含2019年、2020年在建项目)。2021年,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59.36万亩,目前各县(市、区)正在组织项目规划设计,力争10月底前开工建设。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指各级人民政府为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安排资金对农田进行综合治理和保护的活动。重点建设内容涉及"八大块",即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治理,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主要包括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科技服务、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建后管护等方面,重点在排灌能力建设和适应农业机械化、现代化需要的各项配套措施上加大建设力度。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立项除了满足项目区应有明确的区域范围,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同时需要水源有保证,防洪有保障,排水有出路,灌排骨干工程基本具备。项目区面积原则上平原地区不低于3000亩、丘陵山区不低于1000亩。受自然条件限制,单个项目相对集中连片开发面积达不到上述要求的,可在同一流域或同一灌区范围内选择面积相对较大的几个地块作为一个项目区。
同时,允许对2010年(含)以前立项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进行提质更新,按照"填平补齐、避免重复建设"的原则确定项目建设内容,直接建成高标准农田。2011年及以后相关部门立项建设的高标准农田地块,在国家规定使用年限内,不得列入建设范围。禁止在地面坡度大于25度的区域、土壤污染严重的区域、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退耕还林还草区等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严禁以任何形式、任何名义违规建设"大棚房"。
针对项目区高标准农田资金投入标准,主要依据项目区的地形地貌和具体建设内容合理确定。市农业农村局科长杨玉初介绍,项目区高标准农田资金投入标准:2019年亩均资金投入标准不低于 2000 元(中央1000元、省300元、县700元)。2020年亩均资金投入标准不低于 1500 元(中央1000元、省300元、县200元)。2021年亩均资金投入标准不低于 2000 元(中央1000元、省300元、县700元)。
内容来源:襄阳综合广播
记者:王春霞
编辑:王晓|审核:蔡彦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