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襄阳高质量发展蓝图——襄阳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记

“十三五”完美收官,“十四五”大幕初启。

未来5年乃至15年,襄阳干什么?怎么干?如何续写新的辉煌?

5月6日,《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对外发布。

10篇、48章,翻开这份13万字的规划《纲要》,一幅未来5年乃至15年襄阳高质量发展的宏伟图景呈现在眼前。

蓝图已绘就,奋斗正当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擘画美好蓝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从1953年至今,在十三个“五年计划/规划”指导下,我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发展实践充分证明,“五年规划”是引领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前进航标。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

回首“十三五”,地处华中腹地、汉水中游的襄阳,经济效益越来越好,结构升级越来越优,发展动力越来越强。“十三五”期间,襄阳在全国城市经济总量排名中,由70多位升至第46位,以昂扬姿态跻身全国城市50强。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加快建设“一极两中心”、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新征程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统筹谋划好。

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召开财经委员会、城区(开发区)片区和县(市)片区座谈会、专家学者座谈会、市“十四五”规划重大问题调研座谈会,举办全市党委(党组)书记“十四五”规划专题读书班,部署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我市在2019年5月就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付劲松表示,我市按照规划前期调研、基本思路研究、规划纲要编制三个阶段,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编制前期,我市组织开展了20个“十四五”前期重大课题研究,其中12个课题由市直部门负责,8个课题通过公开遴选由第三方研究机构负责,为规划编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规划编制期间,市发改委多次赴国家、省发改委汇报衔接“十四五”规划工作,主动寻求国家、省规划引领,为把握方向、突出重点提供了指引。

2020年6月9日,市委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提出,“十四五”规划编制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实事求是、遵循规律,着眼长远、统筹兼顾,高标准、高水平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2020年8月1日至6日,由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联合举办的襄阳市“十四五”规划专题研讨班在浙江大学举行。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分管领导及发改部门负责同志,市直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和市“十四五”规划编制专班人员共50多人参加培训。

不少学员表示,专题研讨班的学习研讨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的能力和谋划“十四五”重大项目的能力。

广聚各方智慧

“十四五”时期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承上启下,尤为关键。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好,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生福祉。

襄阳全市上下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努力让“十四五”规划成为反映民意、人民拥护的好纲领。

为群策群力编制好“十四五”规划,我市由市委政研室、市政府研究室、市发改委牵头,从市直有关部门抽调精干人员组建“十四五”规划专班,封闭编制“十四五”规划。

“我们还将规划纲要提纲分解落实到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市发改委三级调研员刘艳涛表示,襄阳充分发挥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编制完成规划纲要的相关内容。

“我们提出49个市级专项规划编制清单,与46个市直有关部门面对面座谈,深化对20个前期重大课题的研究。”市发改委三级调研员李地宝表示,我市形成了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共同谋划“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强大合力。

坚持编制规划与广泛调查研究相结合,我市畅通渠道、广开言路,借用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让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能讲话、敢讲话,出真招、献良谋,共同谋划“十四五”规划,切实提升规划编制水平。

“我们广泛开展征询意见建议活动,充分借助现代信息化平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群众最关心、最急迫、最困难的问题纳入规划内容系统研究,把规划研究成果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目标、路径和措施。”付劲松说,规划编制专班积极主动向市人大、市政协、市工商联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汇报,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

我市先后举行了市“十四五”规划公共服务专题座谈会、产业专题座谈会,听取、吸纳企业家代表、街道社区和部门负责人的意见建议,使市“十四五”规划更接地气,更能反映基层、企业和群众的意愿;与新闻媒体联合开展“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征集有价值的意见建议300多条,一批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创新社会治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已纳入规划。

此外,我市还开展了市“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工作,客观评价实施成效,总结提炼实施经验,深入剖析实施问题,为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奠定了基础。

吹响奋进号角

新的征程已经开启。

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将为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指引。

我市在“十四五”规划编制过程中,始终坚持战略思维,强化理念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上级精神,重点突出了“九个充分体现”——

充分体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新发展阶段的“七新”要求;充分体现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充分体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的阶段性特征;充分体现中央确定的疫后“六稳”“六保”决策部署,全面对接“中央支持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充分体现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充分体现省委、省政府对襄阳的厚望,突出建设“一极两中心”的目标定位;充分体现与国家重大战略进行对接,突出在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汉江生态经济带等重大战略中寻求发展机遇和对策;充分体现市委、市政府对襄阳未来发展的战略部署,打造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的“襄阳样板”,争当全省高质量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排头兵,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作出“襄阳贡献”;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突出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全力争取襄阳元素进入国家、省规划。”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胡晓华说,我市积极谋划了支持襄阳创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等重大政策47项、全面推进“产教融合”等重大改革举措12项、总投资4.18万亿元的重大项目3612个,形成了“三个重大”清单及时上报省发改委,全力争取“三个重大”进入国家、省规划。此外,还拟定了我市“十四五”申请纳入国家、省“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建议,汉江生态经济带联动发展、老工业基地优势重构、大别山革命老区绿色创新发展等与襄阳相关的元素在国家《纲要》中得到体现,省《纲要》涉及襄阳的内容达49处,40个重大项目已被列入省“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核心库。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市按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进一步丰富发展“一极两中心”的内涵:紧紧围绕建成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长江经济带重要绿色增长极,突出强产业、强功能,努力建设“大循环”“双循环”的区域节点、骨干型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辐射能力强的区域性市场枢纽、国家智能制造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国家“两山”理论实践示范基地。

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量化细化实化“十四五”时期的奋斗目标,襄阳将加快建设经济发达的实力之城、功能完善的魅力之城、生态一流的绿色之城、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全面提升区域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打造“产业兴、经济活,环境优、市场旺,功能强、生活美,治理好、百姓乐”的大美襄阳。

蓝图振奋人心,号角催人奋进,未来仍需努力!乘势而上、奋勇争先,襄阳必将以昂扬的姿态开创“十四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气象。

通讯员:王亚峰 高其峰

编辑:刘澄芮

审核:杜红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