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阅7:30】襄阳第一位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毛泽东曾说:“我是很喜欢他的…”(有声)

云上襄阳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这里是作风襄阳微信公众号早读【襄阅7:30】,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襄阳第一位马克思主义传播者——萧楚女的故事,欢迎您的收听收看!

主播:元萁,国家一级播音员、襄阳广播电视台资深主持人。

萧楚女,湖北省汉阳镇(今属武汉市)人。《中国青年》杂志的创始人之一,襄阳第一位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他是毛泽东同志的得力助手,是中国农民运动理论家和先驱之一。生于1891年,卒于1927年,年仅36岁。原名萧秋,笔名萧楚女。

传播火种——在省立襄阳第二师范学校任教

萧楚女曾两次到省立襄阳第二师范学校任教,他实际上是襄阳地区党组织的培育者和播种人。

第一次任教是在1920年9月至1921年夏,不幸,二师更换了校长,萧楚女不得不离开二师到其他地区进行革命活动。

1923年,萧楚女第二次来到襄阳二师任教,结果萧楚女被军阀张联升驱逐出校。

在萧楚女离开襄阳不久,轰轰烈烈长达两年之久的襄阳二师学潮就发生了。襄阳城内现有萧楚女执教处遗址。

红色主笔——参加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1922年萧楚女接受恽代英的邀请,往四川泸州师范任教。到校不久,为抗议军阀和反动政客开除进步教师和学生的暴行,萧楚女离校。后来他筹办以“选士育才”为宗旨的重庆公学,重庆公学不久遭到川东军阀禁办。

驻鄂的川军第二军第十六师师长杨森仰慕萧楚女的才华,聘他任秘书。

萧楚女担任了杨森的秘书,替他写了一篇《杨森对川人的宣言》,这篇宣言发表后,社会舆论称赞它“胜过百万甲兵”。但是,杨森夺取四川政权后,将对人民许下的诺言,抛到九霄云外。萧楚女愤而辞职。

1924年萧楚女协助恽代英编辑《中国青年》。

1925年8月间,萧楚女奔赴河南,负责中共豫陕区委的宣传工作,主编党的机关刊物《中州评论》,帮助青年组织“河南青年协社”。

农运教官——为革命事业呕心沥血

1925年底,萧楚女随同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恽代英等人前往广州。

萧楚女在宣传部积极协助毛泽东编辑《政治周报》,负责组织稿件和排版。稿件经毛泽东审定后,他又负责校对和发行。

为了工作方便,萧楚女和宣传部秘书沈雁冰(茅盾)先后搬到广州东山庙前西街38号毛泽东寓所居住。他们朝夕相处,共同研究工作。

1926年2月5日,国民党农民部公布了“农民运动委员会组织大纲”和由萧楚女、林祖涵、毛泽东、阮啸仙等九人组成的“农民运动委员会”。1926年3月16日农民运动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决议请毛泽东担任即将开办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聘请萧楚女、彭湃、恽代英、周恩来等人担任教员。

毛泽东曾称赞萧楚女说:“我是很喜欢他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教书主要靠他。”

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36岁

国内局势不断恶化,萧楚女忧愤交织,更加拼命工作。他原来患了多种疾病,由于劳累过度,病情日益恶化,以致不得不到广州东山医院就医。

4月15日广州发生政变,国民党反动派大肆搜捕共产党人和革命者。萧楚女、刘尔崧、熊雄等一千多名革命者被捕。

敌人对萧楚女多次用酷刑审讯,蒋介石电令对萧楚女处极刑,在行刑前,萧楚女说:“真正的共产党人是不怕死的。共产主义运动是镇压不了的。总有一天,人民会审判你们这帮豺狼。”

萧楚女牺牲时,年仅36岁。

来源:学习强国、襄阳晚报、襄阳市档案局

编辑:彭梦迪 | 校对:金芳

审核:杜红丽 | 终审:江伟兵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