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市认真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大讨论活动,做好“加减乘除”法,营造文明、有序、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充分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推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在惠企上做加法。综合运用财政税收和政务服务等政策工具以及系列帮扶政策,加快推进涉企行政事业性零收费,降低企业成本。项目落户涉及的水电路气等“七通一平”事项实行政府包办、项目服务单位代办制度,全力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深化“百名干部进百企”帮扶活动,不断完善“一企一策”精准帮扶机制,骨干企业抓壮大、投产企业抓成长、开工企业抓投产、困难企业抓盘活,精准化解企业发展难题。创新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全市9家金融机构、1家担保公司进驻行政服务大厅,共同组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构建“一张网,一平台,一中心”线上线下金融服务平台,企业贷款只用进中心,不用到处跑,只要符合条件,都可获得最优惠的贷款。目前,已接收中小微企业贷款申请136笔,发放贷款2160万元;平均结办周期3天,较以往提速一倍以上。
二是在审批上做减法。围绕减事项、减层级、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加快实现“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件事一次办”,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开通“惠企绿色通道”,助力企业复产复工。工业项目46个工作日内取得施工许可,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减到80个工作日以内。建筑工程办理施工许可证由法定7个工作日缩减到1个工作日。项目审批、核准5个工作日办结,项目备案实现即来即办。交易中心开标、评标实现全流程电子化招标投标。1-9月,全市审批核准项目110件,备案项目124件,并且做到了无超时、零收费。
三是在服务上做乘法。在行政审批大厅创新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一窗通办”工作模式,推广“一事联办”,梳理“我要开旅馆”“我要申请公租房”等6个“一事联办”事项,其中“我要申请公租房”事项已实现在湖北政务服务网上线运行。同时,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首席专员,添置自助服务设备,实行政务服务节假日“不打烊”制度,让办事更高效,服务更便捷。设立企业开办专区,将企业登记、印章制作、申领发票整合到一个区域,形成企业开办“一条龙”服务。目前,我市湖北政务服务网注册率达20%,梳理发布政务服务事项1563项,进驻比例97%,可网办率100%。加快镇村两级电子政务外网建设,覆盖率达98%。
四是在作风上做除法。市纪委监委将执纪监督手段综合运用到营商环境优化各环节各方面,常态化开展营商环境建设专项监督活动,点名道姓、公开通报、严肃问责不落实“十必须十不准”要求、破坏宜城形象和营商环境的单位和个人。对照省优化营商环境“黄金30条”,一条一条清铺结帐。今年以来,针对营商环境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开展明访暗查,下发通报3期,督促整改问题43条;受理问题线索12条,立案2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人,组织处理8人。1-9月,全市新增市场主体955户,减免各项税费5980多万元,兑现企业优惠政策1.65亿元。在三季度襄阳市重大项目“三集中”活动中,宜城有5个项目成功签约、8个项目开工建设、7个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70多亿元。在三季度襄阳市项目拉练活动中,宜城跃居第3名。
通讯员:李晓娟
编辑:刘澄芮丨审核:彭梦迪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