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晨到凌晨,从村口到村尾,时时处处都能看到,提着喇叭、戴着口罩、佩着红袖章的他们在疫情防控一线上来回奔走的身影。地毯式摸排人员信息,逐门逐户进行体温检测,不间断巡村督促村民居家隔离,张贴宣传横幅标语,发放消毒液剂、协助购买生活物资......欧庙镇柳林村防控队全体成员恪尽职守,时刻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尽职尽责的守门员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欧庙镇柳林村第一时间成立了联防联控小组,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由驻村干部、村干部、60岁以下无职党员、落实双报到的党员、志愿者、村医、保洁员组成,共46名成员,扎实开展防控值守。
对全村11个路口全部实行封闭管理,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保留2处作为劝返点及应急绿色通道,对拒不配合执行管控,但尚未造成不良后果的村民一律进行诫勉谈话,并记入重点监督“黑名单”。
为了不耽误春耕保障农业生产,防控队及时组织村民分片区、分地点、分时间、分线路、有监督地,对小麦、油菜病虫害进行防治。
唠叨不停的宣传员
“不打牌,不聚会,不串门,戴口罩。”这些简洁的宣传语在村里一天不知道要重复多少遍。“农村地区村民们的防控意识普遍较差,有些人听听就忘了,那我们就每天讲、反复讲,多提醒他们。”驻村干部曾庆德说到,这位驻村干部自己更是以身作责,他的姑妈因癌症去世,即便是距离他家十分钟的路程,他牢记使命,选择了严格遵守村规民约特殊时期不聚众,而且劝说家人不出门。“作为党员,如果我们自己都不遵守组织纪律,那还怎么保障全村的纪律和安全啊。”他用大孝来告慰姑妈的在天之灵。
从村民们清晨起床到晚上入睡前,全村不间断进行巡逻及喇叭喊话宣传。柳林村共分为6个村小组,居民分布面积较大,且没有统一的广播,因此柳林村防控队每天针对片区分为6个宣传小组在全村不间断巡逻、喊话。无论白天黑夜,村里只要有红白喜事发生,村支书田然总是第一时间组织村干部上门:村里3人因其他疾病去世,立即劝导其家人不聚众一切从简、当天安葬。
贴心暖心的采购员
“你们又来给我送东西啦,上回送的肉我还没吃完,真是感谢大队还惦记着我啊。”看见队里又来给他送口罩、送菜米肉等生活及防护用品,92岁的王兆俊老人有些激动。老人身边无儿无女,疫情发生后生活就更加困难了。像王兆俊老人这样生活困难的“五类人员”柳林村里共有19人,村干部每天2次上门测量体温,并帮忙协调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为阻断疫情传播途径,柳林村实行“非必要不出门”政策,为解决村民们的菜篮子问题,村党员干部变身“采购员”。村里建立了防疫微信群,群众需要的东西清单发在群里,或村干部定期主动给不会用智能机的老人打电话问其需求,指定专人进行汇总登记,统筹安排采购配送。村里实行专车、专人、专线、定点采购,为让群众放心,会严格进行外包装消毒,并挨家挨户送货上门,既减少了群众外出聚集被感染的风险,又保障了村民正常生活需求。
冲锋陷阵的信息员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信息摸排是接触人群较多的高风险岗位,但精准的防控数据,是防疫工作运转的关键。为了全面准确掌握全村村民健康状况,村支书带领防控小组第一时间,对42名武汉返回人员健康状况跟踪关注和严密监控,每天测量体温两次,并要求其持续居家隔离。
此外,柳林村对全村包括本村及外来人员实行属地管理,每天组织防控队上门进行信息摸排及全民测温,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为了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建立完善了1570人的健康档案,村支书田然带领相关党员、落实双报到的90后青年党员,“扎进”电脑一干就是好几个小时,眼睛看酸了,缓一缓又继续,直至凌晨3点,第二天7点半又准时出现在岗位上,他们说,“特殊时期不谈辛苦,只要工作干到位了,值了!”
截止目前,柳林村无一例疑似或确诊人员。
通讯员:文/周海莹、图/曾凤霜
编辑:王晓 / 审核:曾庆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