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春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虽然天气寒冷,但襄阳古城依然处处见绿,市民穿行在楼台亭阁间、健步于绿道山林中,宛如在画中。
近年来,襄城区坚持城市建设以人为本、城市管理精细入微、环境治理多措并举,让襄城成为幸福宜居的新城。
棚户区改造以人为本
最近,搬进岘山·浩然居新居的赵大爷很是欢喜。“征迁是城市建设的需要,征迁让我们改善了住房条件。但是,如果没有提供这么好的房源,又谈何居住条件的改善?”赵大爷如是说。
城南、城西等棚改工程的强力推进,是为了城市的发展建设。棚改工作中征迁任务艰巨,搬迁安置是难题。如何在城市建设中让居民利益不受损害、让居民能够得到真正的实惠?襄城区在大范围启动棚改前,敢为人先,首创“购房超市”,让棚改群众喜收十亿元大礼包。
襄城区通过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向市政府请示,将岘山·浩然居等公共租赁房变性为棚改安置房源。同时,还将区投区建的多余还建房变性为安置房,缓解市场压力,并与二手房交易平台联合,提供适合征迁居民的二手房,给予中介费优惠,让百姓能够通过棚改买到合适的房子,真正改善居住条件。“如今,‘购房超市’筹集的3000多套房源,已为征迁群众带来了10亿元的实惠。”襄城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以前集中采购东津世纪城的房子每平方米3950元,均按成本价卖给征迁居民。此外,襄城区还组织了两次以“提供优质房源服务棚改居民”为主题的城南棚改推介会,市区30多家房产企业的房源被一抢而空,成交金额达1.5亿元。棚改让百姓得到实惠,也为城市建设腾出可用之地。
当前,襄城区着力攻坚棚改征迁,坚持安置先行,观音阁还建房一、二期等项目全部竣工,分到征迁户手中。
社区环境整治智能精细
干净整洁的街道,摆放整齐的“三车”,早餐店无出店经营现象……如今,无论大街小巷,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展露无疑。
近年来,襄城区精心打理城市环境,从百姓最想改变与改善的小事入手,重点清理整治出店占道经营、流动商贩等城市不文明行为,依法查处城市小广告和城市“牛皮癣”行为,联合警务平台对各类违停“三车”和共享单车联合执法,依法查处。加强夜市规范化管理,持续大力推进户外广告招牌整治行动,依法拆除楼顶(墙体)户外广告招牌,使城市空间环境进一步美化。
道路保洁中,襄城区深入推进清洁家园活动,实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域治理,全面推进“以克论净、深度保洁”工程,提升道路洁净度;加强道路环卫机械化作业,达到道路清扫“六无六净”标准,洒水抑尘车辆循环雾洒作业,保持道路清洁。
城市公厕是城市重要的环卫基础设施,体现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在新建厕所规划中,襄城区制定《2018年—2020年“厕所革命”三年实施方案》,全力推进厕所建设。完善和优化城市公厕的同时,襄城区还按照全区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理全链条布局要求,开展城乡垃圾转运站建设。截至目前,襄城区“一乡两镇”标准化垃圾转运站已达到8座,环卫基础设施的完善,助推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和美丽乡村建设。
城市颜值全面提升,综合整治背街小巷22条,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5个,一乡两镇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卧龙、尹集街道整治面貌一新。城区至欧庙公交车开通运营,欧庙片区结束了不通公交车的历史。
生态绿色治理内外兼修
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整治“四乱”问题53个,关停取缔非法砂场40处,恢复岸线6公里,疏浚河道2公里,整治黑臭水体2个,汉江襄城段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以上,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为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土壤污染防治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山清水秀城如画,山水是襄城最亮丽的名片,生态是襄城最大的资源。近年来,襄城区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和净土“三大保卫战”,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通过印发《襄城区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等文件,调动整合全区29个部门和各乡(镇)办事处的力量,成立污染防治工作专班,明确任务责任,合力攻坚,扎实推进。
要碧水蓝天,也要工业发展。为此,襄城区对重点污染源进行技术改造,实现升级减排。湖北华电完成6台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脱硝改造效率达到91.7%,烟尘超净排放除尘效率达99.98%,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削减。泽东集团完成锅炉尾气脱硫脱硝除尘技改,实现尾气稳定达标排放。同时,还邀请省环科院专家对园区企业把脉问诊。
在治理的同时,襄城区还以强化环境执法为手段,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建立污染源环境监管随机抽查对象名录库和随机抽查执法人员名录库,对重点排污单位每季度按比例进行随机抽查,让排污者不能也不敢污染环境。
如今的襄城,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之上,掀开崭新的一页,蓝天、碧水、青山相映成趣,精致襄城正在成为城市形态更新、功能完善、管理有序、景色宜人、生态宜居展示区。
编辑:王晓 / 审核:曾庆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