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是第28个世界精神卫生日,精神卫生也称心理卫生,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促进、维护并恢复心理健康的各种实践活动。那么眼下我们的心理卫生处于什么状态,什么年龄段的人群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出现心理问题后又该怎么去面对和处理呢?
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我行动”,为此从本月8日到12日,市精神卫生中心特意组织了市区的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精神科护士、药剂师等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在各大城区进行精神科义诊、心理咨询、免费提供药品等公益服务。
与此同时,市精神卫生中心也公布了今年以来精神卫生方面的一组本地数据。
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易善志说:“就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到2019年9月底,报告患病率在咱们襄阳是5.01/1000,比去年同期略有增长。”
心理学专家表示,这个比例直接反应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就诊的人群在增加,市民精神卫生的就诊意识得到了加强。同时也反映了心理出现不同程度疾病的人数在上升。而这种上升趋势也是社会正常发展的结果,所以心理疾病也往往被称为社会的文明病,与社会的文明程度相伴相生。
市心理学会负责人柳树森表示:“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加剧、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工业化都市化、人口高度集中、造成人均占有空间的日益狭小、令人心神不定的噪音增加、充满新异刺激量的增多、各种文化的撞击等,导致各种心理应激因素急剧增加,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问题日益突出。”
据市精神卫生中心目前掌握的数据,本市精神障碍患者的发病高峰一般在青壮年时期。18岁到44岁的精神障碍患者占到了同类患者中的45%。而一般心理问题和疾病的易发生人群也大多集中在青壮年和青少年群体中。
30多岁的市民小武,最近因为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遇到了很多不顺利的事儿,总是感觉心里很矛盾,也很焦躁,时间一长人就变的比较低落。为此他专门找到了心理治疗师进行咨询。
柳树森说:“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心理疾病问题,只是许多心理疾病患者不知道自己有心理疾病,比如过渡的焦虑、抑郁情绪、因心理问题导致的失眠、对生活的绝望等等,都是属于心理疾病的范畴。”
心理学专家提醒市民,青壮年心理卫生重在预防,如果发现自己心理有以上的不良情绪,应该找心理咨询机构的专业人员进行介入,不要让一般的心理问题发展成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而如果怀疑自己或者周围亲人已经出现了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就应该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分析,尽量早发现早治疗不要让疾病恶化。
全媒体记者:贵勇 / 通讯员:刘静、郭玮
编辑:刘澄芮 / 校对:杨振华
责编:姚城 / 审核:曾雄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