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
在黄集镇薛集村村党支部有3人为退役军人党员全村还有退役军人党员21人近年来
他们不忘初心 传承红色基因
发挥红色阵地作用
带领群众奔上幸福路
走进襄州区黄集镇黄老路薛集村路段,火红的画面映入眼帘,道路两侧的路灯杆上,一面面红色党旗引人注目,“撸起袖子加油干 薛集明天更灿烂” “湖北省革命老区薛集村欢迎您”等宣传标语在阳光照耀下格外醒目。革命老区的精神植入了百姓心中......
多年来薛集村党支部立足红色基因传承不改初心、扎根基层凝心聚力推动发展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革命老区薛集村
一直延续红色基因
这里是革命烈士
薛斌、张星若、薛映华等人的家乡
薛斌、张星若毕业于黄埔军校,1926年9月北伐军占领武汉之后,共产党员薛斌、张星若等在龙王、石桥等地大力宣传革命,开展农民运动。1931年1月,薛斌等被捕后在老河口仙人渡壮烈牺牲,张星若等80余名革命战士牺牲于赵庄。
改革开放后,某炮兵旅与薛集村结对共建,为薛集村打机井,帮扶贫困户,军民鱼水情在薛集村得到传承。
薛斌等烈士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业绩一直铭刻在人民心中,至今仍在民间广泛传颂。
薛集村党支部以传承红色精神为主线,积极开展红色领头雁培育工程。村党支部书记彭贵友、党支部副书记任重、党支部委员薛阳3人均为退役军人党员,全村还有退役军人党员21人,强有力的党员干部队伍为村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
将这种红色基因在薛集村代代传承推动着集体经济与社会事业可持续发展
薛集村利用集体积累资金及上级项目资金,2018年修通所有通组道路,硬化灌溉渠1050米;2019年实现“旱改水”面积300亩,为8个村民小组安装路灯77盏;投资30万元修建村文化广场,在促进村民增收的同时,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结合“三安行动”要求,薛集村设立退役军人服务站,积极为党员、群众提供服务,促进村里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编辑:彭梦迪/ 校对:苏琦琦
责编:姚城 / 审核:曾雄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