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孩子去上班,工作忙的时候,很多家长都干过,每个家庭都有一家之主,而社区工作事多繁复,作为社区书记也需要事无巨细的样样操心。今天是七一,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八零后社区书记,她说因为是党员,所以心中装着居民群众,这社区工作就一定能做得好。
上周大暴雨,城区不少地方都出现积水,而襄城利民街的居民,反而告别了过去一下雨就积水的困扰。居民们说,这是因为社区闫书记做的事,对得起这条街的名字,利民。
去年,利民街被纳入全市的背街小巷改造范围,施工方准备加高五公分,方便下雨排水。而社区书记闫瑾很快意识到,如果只把马路抬高,住家户的地势就更显低矮,下暴雨时,雨水会流到居民家中,造成更大的不便。
“书记挨家挨户,哪没有弄到位的让施工队又来修补,确实她要是不说人家肯定不会来。”利民街居民李师傅说。
闫瑾按家按户走访,哪家地势低,她就告诉施工队,把哪户门前多抬高一点,确保雨水不往屋里流。
“既然政府把背街小巷协调工作交给我们社区,而居民又作为我们服务对象,既使他们都不说,作为我们就要当成自己的事情,换位思考,如果是我家里,我会怎么样处理。”红花园社区居委会书记闫瑾说。
社区的每条街、每户居民,作为社区的管家人,闫瑾都要操心,而她自己的小家,却常常顾不上。三年前,闫瑾被抽调进古城街道办事处的征迁专班,社区的工作和征迁工作都要兼顾。而当时,闫瑾的女儿才五岁,作为一名军嫂,她却不知道,怎么把照顾女儿也兼顾上。
“那时候印象最深刻,中午孩子上午托,但是到了晚上,晚托结束了,孩子就和我一起走街串巷,我觉得作为一个党员我是合格的,但作为一个母亲却是不合格的。”红花园社区居委会书记闫瑾说。
闫瑾说,征迁户们白天要上班、做生意,她只能趁着中午、晚上或周末的休息时间,上门去和征迁户见面沟通。她去征迁户家里的时候,女儿就一个人呆在车上等;有时候,征迁户没回来,她就和女儿一块儿等,抽空儿还给女儿讲讲作业。
“晚上去征迁户家里,总有那么一二十分钟时间,我还能给孩子讲讲题目啊,帮她检查作业,也想通过言传身教,让她知道自己妈妈在干什么,让她以后工作也尽心尽力。”红花园社区居委会书记闫瑾说。
苦点累点没什么,最难的是,征迁户们往往把闫瑾她们当成对立面,鼓楼片区的一位征迁户,为了躲开闫瑾,干脆跑到樊城做小生意,让人根本找不到他。闫瑾和同事们也只能采取笨办法,每条大街每条小巷,挨个走、挨个找。
“四条大的街道我们都走完了,从我们知道大概的位置,到最后找到他,过去了整整二十多天,将近一个月时间,还不全是工作日,加上周末,那块我们走过的经营户,一条路上四五十家是有的,四条路上一两百家。”红花园社区居委会书记闫瑾说。
找到人之后,闫瑾终于弄明白,这家人属于二次被征迁,因为历史原因很难证明房子的归属,所以才有很大的抵触情绪。闫瑾和同事们又从市房管局找到下面的房管所,以及当时的经手人,帮助这个征迁户把房子隶属关系证明清楚,也让困扰这家人多年的心病,迎刃而解。
今年,闫瑾的女儿八岁了,闫瑾从事社区工作也快二十年。因为闫瑾的忙,女儿很独立,因为闫瑾事事为居民着想,她也成了居民们信任的朋友。尽管对于小家,她一直怀着愧疚,但对于社区这个大家,闫瑾相信,大家管好了,小家自然就幸福了。
全媒体记者:汪优游 / 通讯员:刘克勤
编辑:姚喻 / 校对:苏琦琦
责编:姚城 / 审核:曾雄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