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见过的松岗岭

在这个夏天的早晨,我们朝着保康县松岗岭村出发了。从马良镇过宋家湾,转了几道弯儿,到了松岗岭村的集中安置点。

(松岗岭集中安置点)

这里有六排整齐的新房,村里大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都住在这里。车再往里走,不过多久就到了村委会,这是一个修建年代已久的老村委会,松岗岭村主任肖永奎告诉我们,新的村委会正在建,就在我们上来路过的地方。

(松岗岭的通村公路)

在村委会接上保康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松岗岭村扶贫工作队程家祥队长,我们继续向村子里面开,一路听他介绍村里情况。松岗岭村民居住的范围不是太大,市、县两级扶贫工作队进驻以后,为居住相对分散的农户修了两条长8里的通户砂石路,砂石路修到了农户家门口。

(贫困户种植的药材)

看着车外一片片青青坡地,程家祥介绍,村里原来的69户贫困户,几乎户户都种了亩数不等的白芨、茯苓、当归、柴胡、黄精等名贵药材,行情好的时候,每亩药材能收入上万元,时下行情不太理想,保守估计每亩也能收获3000元以上。

松岗岭的土壤、气候适合药材的种植,扶贫工作队把药材种植作为农户致富项目之一来推广。

(吊脚楼上饲养的羊群)

在山坡上有一个羊圈,建的像个吊脚楼,羊是圈着养的,有白的、花的、黑的,满满地挤了一圈。我们踮着脚从羊圈的缝隙去看的时候,每一只羊咩咩地叫着,仰着脖子看着我们。

(付东亮在伺候他的土鸡)

羊的主人叫付东亮,不仅养了50只羊,还养的有土鸡,成群结队的,主人一召唤,从树林里、小路边、菜地里、屋檐下往喂食的这边跑来,它们平时都在草丛里寻找食物,但主人的美食还是不可辜负。付东亮忙得不亦乐乎,看着养的这些鸡和羊,他似乎也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收油菜籽的孟凡才老人)

在一座山头的油菜田里,78岁的孟凡才老人来来回回地抱着一大捆一大捆长熟的油菜籽。他从满块的田地里,把熟透了的油菜籽收割好,趁下雨之前收集到铺好的雨布下存放。他乐呵呵地忙乎着,丝毫不像八旬老人的神态。


(在烟叶地干活的付玲玲)

在一片种着烟叶的坡地里,满脚泥土的付玲玲正在为刚长出幼苗的烟叶地松土。付玲玲的母亲告诉我们,她家种了13亩的烟,每亩大约能有4000元的收入。烟叶种植,也是松岗岭村村民的致富项目产业。

(松岗岭村的光伏发电)

除了种植、养殖,松岗岭村还有光伏发电可为村集体增加经济收入。驻村扶贫这几年,作为市级对口扶持单位的襄阳卷烟厂,共为村里支持了200多万元,其中,40万用于光伏发电,27万用于修通户路和涉水路,80万用于建群众服务中心,73万用于建多种项目基地、药材基地。

(程家祥在和村民交谈)

保康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也从资金和资源上对松岗岭村进行帮扶,通水,通路等方面解决了村民的长久之计。

(松岗岭村貌)

下午的时候,开始淅淅沥沥地下着雨,我们越往上走,雨下得越大,车载仪表显示的海拔高度也一路高升,直到1000多米,我们的车停了下来。

映入我们眼前的是一派忙碌的景象,挖机正在平整田地,旋耕机正在翻耕土壤,村民正在收拾田边杂草,一池一池的辣椒育苗正蓬勃地生长,等待着往翻耕好的土地里移栽。

(本文文字作者查看螺丝椒幼苗)

肖永奎告诉我们,这一块地,经过考察,气候和海拔适合种市场卖价较高的螺丝椒,规模可发展到350亩以上,大约能让村里三分之一老百姓参与到辣椒产业的发展中来。站在辣椒基地,我们仿佛看到了成片成片长熟的辣椒。

(“襄村振兴”采风小组在跟崔宜秀交流)

下山的时候,雨突然下得更大了。就近跑到一户农户屋檐下躲雨时候,一位老婆婆走出来,笑眯眯地把我们让进屋里。

老人家叫崔宜秀,今年92岁。

(崔宜秀老人)

看老人耳聪目明,语言清晰,我们好奇地问她长寿的秘诀,她说没有,答得很干脆。

见我们不相信,老人说真要说有秘诀,就是这里的天是蓝的,山是绿的,水是清的,空气是清新的,子女们的日子过得安稳的,我也过得舒坦。

(松岗岭村貌)

在崔宜秀老人的世界里,生活节奏是缓慢的。慢慢地坐在炉子边,等着一壶水烧开的时候;慢慢地去种菜园子的蔬菜,今天下雨了,明天再种;慢慢地等待马上会赶过来的儿媳妇来给她作伴……

(冒雨去看望婆婆的崔宜秀老人的儿媳)

老人的眼里,跟其他村民一样,整个松岗岭是安静安宁的,衣食无忧,与世无争。

作者: 高明英 秦慈坤 周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