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突发灾害时,受伤的人最盼着医生来急救。而这个时候,如果困境中的人能明白医生的救援将如何开展,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耽搁。
近日,本市组织了一次紧急医学救援实战演练,模拟的是地震救援的场景。人们并不知道的是,在突发灾害现场伤员众多、医疗救援力量有限,想要尽快把重伤员筛查出来第一时间救治,就需要医护人员有很强的检伤分类能力。
演练队员张晋雪介绍:“把人员暂时先分两类,一类是可以走的,然后别人帮着扶也可以过去,站一边。另外,不能动的,站一边。”
本市十二家医院的医护人员在救援实战演练中检验了自己的能力,在6分钟内检伤分类11名伤员,不仅时间缩短了一半,还要排除让人措手不及的干扰。
演练队员杨松说道:“普通老百姓对于这些自然灾害出现很强的恐慌感。有些人甚至追着我们医护人员不停在奔跑。”
医生说,在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前,受伤人员会出现焦虑和恐慌,但医护人员在有限的情况下救治必须要分轻重缓急。这时伤员也需要配合医生的工作,先进行自我保护和救治。
杨松介绍:“比如说,可以行走可以说话,没有任何心慌胸闷等症状的情况下,你可以选择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去等待我们医护人员的救治。出现不能移动,而且很容易睡过去的一个情况之后,伤者可以给我们医护人员一个警示,吹口哨也好,或者呼喊、呼救也好。”
全媒体记者:郭晶 / 通讯员:刘艳敏
编辑:陈政 / 校对:苏琦琦
责编:周群 / 审核:曾雄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