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的幸福】古城“守护者”—罗熙廷

襄阳古城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其保护既要有上层的政策设计,更要有下层的精心守护。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古城保护行动计划,推进古城保护跨进新时代。把上层的担当变为个人的担当,把上层的决策开创性地落实落细,就是襄阳古城管委会分管古城保护工作的副主任罗熙廷为古城“齐抓大保护”所做的工作。

城墙是襄阳的文化坐标,是襄阳人民的骄傲。然而,城墙没连通、城门城楼没修复,一直是我们的“心病”。连通城墙、修复城门城楼、贯通护城河的呼声一直很高但报批处处受阻。参与过古城保护工作多年的罗熙廷清醒地认识到,这个“心病”只有文保专家能医。

经过多方协调,2018年1月,襄阳古城管委会以团体会员身份加入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2月即协调该会来襄召开襄阳古城保护利用专题研讨会,会长付清远以及副会长、常务理事等9名专家重点围绕襄阳古城总体保护与利用,城墙连通,东、西、南城门楼修复,拱宸门楼、魁星楼和狮子楼修复,护城河整治等问题展开研讨、进行“会诊”,给出了“能”的答案和“做”的路径。相关活动结集发表在该会会刊《传统建筑园林通讯》上,为襄阳古城推介宣传助攻造势。

今年1月,他以会员单位的名义,专门赴北京拜会了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相关专家,全面详细地介绍了襄阳古城保护三年行动计划,专家们很感兴趣,安排在2019年年会上进行了专题研究,让各位专家从各自专业角度出谋划策,拟开展一次专家咨询会。一个级别不高的会员单位,能够一次性请来9名全国顶级专家为襄阳古城“诊断”,且研讨的内容是我们期盼已久而一直没有形成定论的难点问题,一个国家级专家团队连续两次专题研究襄阳古城保护,这在全国来说均是首例。

襄阳城墙近年来一直在开展维修,为全线连通作准备。尤其是去年,古城管委会承担大北门至长门、夫人城、民主路3段城墙的修缮工程,罗熙廷就是负责人。开工前,他协调专门从北京请来2名专家作施工管理培训。

从3月上旬开工,他带领专班人员全程对工程开展保姆式的服务。建立了专门的微信工作群,包括施工方、监理方、设计方、建设方人员,遇到问题及时在群中沟通。对于施工中遇到较大的问题,联系清华设计方派专人到城墙修缮施工现场进行解决。联合市文物处成立联合专班,坚持每天到施工现场查看施工情况,定期召开城墙施工协调会,集中协调解决施工问题。去年年底,工程顺利完工。今年3月,市文物部门组织初验时,相关专家对工程质量给予了充分肯定。一次性开展3段城墙约1070米维修在襄阳尚属首次,拆除了建在墙体上的汉江铁路一桥信号台、汉江水文观测船跨墙体铁挂梯,对通往观测船的强弱电线实施下穿处理,解决了多年未能解决的该段城墙文物环境风貌不协调的老大难问题。

开展日常养护与保洁,是保证城墙安全的基础性工作。为履行好《襄阳古城墙保护条例》所赋予的职责,罗熙廷不等不靠,针对问题立制度,没有经费先干活,人员不足自己上,确保了安全巡查不间断、环境整治常态化。主导建立了日巡查、周督查制度及巡查日志制度。组织城墙沿线10个社区巡查近万人次。清理城墙周边垃圾数百车,清除城墙、护城河周边菜地5处。添置宣传牌、警示牌20块。翻新城墙石碑、墙体上字体5处。发现城墙险情18起,均及时通报并协调市文物部门处理。建立城墙墙体杂树杂草常态化清理机制,每年2次定期清理。在2018年度城墙执法检查中,市人大常委会给予了较高评价。

编辑:王晓 / 审核:曾庆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