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随着新能源汽车之都建设的加快推进,一大批新能源企业在襄落地。产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技能人才的短缺。我市地方、企业和学校三方联动,大力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企业燃眉之急。
2018年,襄阳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突破4万辆。就在前不久,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在企业调研时发现,新能源公交车检修人才存在不小的缺口。
“急需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修的检修人员,公司里面老的技术人员都是修传统燃油车的,突然转型为电动公交车或者混合动力的公交车确实无从下手,遇到很多技术上的难题,希望学校能够为企业培训员工,为企业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孙振勇说。
为适应襄阳的产业发展需要,早在2015年,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就专门开设了新能源专业,围绕新能源电机、动力电池、控制器等内容,学生针对性学习,学校订单式培养。
“开设了动力电池原理和检修,新能源汽车的故障检修,新能源汽车的原理和应用,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技术等相关的课程,连续三年已经培养了将近1000多名电动汽车的检修人才。”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孙振勇说。
为紧跟产业发展需求,今年,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又新增开设了智能汽车技术专业,眼下,在专业设置上,学校以汽车专业为主,覆盖了轨道交通以及整个工业领域。前不久,校方与高新区达成了人才培养协议。今年,高新区大约两百名企业职工,将成为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
“联合举办学历提升班,由我们襄阳高新区提出培养计划,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它的师资力量来开办,一共培养三年,通过三年的培养,培训学生拿到了国民教育的学历证书——大专学历证书,这样一来对在职工人的学历层次进行了一个提升。”高新区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副主任许勇智说。
与此同时,校方还通过订单式的培养,为企业对口输送人才。
“我们专业的学生,每年11月底进入顶岗实习期,动员我们的学生到本地实习,通过半年的实习了解我们高新区,了解我们高新区企业,提高我们学生在本地就业的比例,目前我们有50%上的学生在本地就业,主要是分布在汽车整车制造,如:东风日产;还有汽车零部件企业:中航精机等企业。”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耿保荃说。
全媒体记者:杨襄宜
编辑:姚喻 / 校对:王晓
责编:姚城 / 审核:曾雄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