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式滑轨自动冲压、高精度自动化磨削、机器人智能装配焊接……在位于襄城区的襄阳寒桦精机有限公司车间里,400多名工人正在生产线上忙碌。2018年,600万根汽车座椅滑轨从这里运出,公司为大众、长城、比亚迪等多家品牌汽车公司配套,年产值突破3亿元,跻身全国汽车座椅滑轨行业前三。
这是襄城锚定发展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全区上下的首要任务。襄城区委书记朱青林说,襄城区位优势明显,如果没有找准目标定位,必将错失发展良机。
如何按下高质量发展“快进键”,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在今年初召开的区委工作会暨经济工作会上,襄城明确提出建设“1+3”高质量发展体系。“1+3”高质量发展体系,即发展目标方向上的“1+3”,坚持首善精致繁荣襄城的建设目标不动摇,打造全市的人居福地、汉江流域的产业高地、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产业发展上的“1+3”,发展壮大一个龙头(文化旅游业),形成三个支柱(医药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现代产业体系;旅游空间布局上的“1+3”,巩固壮大“一城三线”(襄阳古城、隆中、岘山、襄南)旅游发展格局。
文化赋能 助推“文旅融合”
春暖花开,一辆辆挂着陕西、山西、山东、河南牌照的旅游大巴停在襄城临汉门停车场。游客下车,先是惊叹“一江碧水穿城过”的气势,继而感叹襄阳古城的古朴厚重,穿过临汉门又被繁华热闹的北街所吸引,沉浸在历史风韵和现代魅力相融的街巷里……
“襄阳古城因文化而立,必将因旅游而兴。”襄城区古城管委会负责人说。近年来,襄城区加大襄阳古城旅游改造力度,还千年古城以独特神韵。市、区两级积极推进《襄阳古城保护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计划投资近4亿元,启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古城街景整治、北街风貌提升、古城墙维修和护城河拓宽等五大工程建设,以创建5A级景区为抓手,逐步实现“墙固、路通、水活、树绿、城美”的效果。日前,在“襄阳最受游客欢迎旅游景区”评选中,襄阳古城居第一名,去年接待外地游客人数逾100万人次。
3月21日,在唐城影视城朱雀门,技术人员正在调试安装灯光设备,计划在此打造投影面积亚洲第一的裸眼3D墙体投影秀;唐城还对大型嵌入式全景秀《盛世唐城之大唐倚梦》全面升级,以仿唐建筑群为全景式舞台背景,让游客体验穿越情景……
随着越来越多浸入式、体验型项目的出现,唐城把景区的产业链延长,由传统的“门票经济”转型为“体验经济”“服务经济”,把文化体验、文化消费渗透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中。唐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祥华介绍,去年,唐城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经营收入增长60%以上。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襄城利用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以文促旅,以旅兴文,积极探索文旅深度融合之路,助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今年,该区将加快“一城三线”核心景区建设,全力打造3个国家5A级、4个国家4A级及若干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构建全域旅游格局,把襄城打造为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力争2019年接待游客14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0亿元。
创新驱动 成就“隐形冠军”
3月20日,在湖北凌晟药业有限公司溶媒回收中心,几名工作人员全神贯注地注视着电脑屏幕。他们轻点鼠标,便可远程操控开关阀门。“这套设备在关键控制点采用流量传感器自动采集数据,自动发出指令,不但可以避免人为操作失误,还节能环保,年节省开支近千万元。”该公司总工程师门万辉说。
“我们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既能生产GCLE又能生产后续母核的专业厂家。”该公司总经理金联明说,公司研发的产品远销日本、西班牙等8个国家,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目前,凌晟药业已成为襄城创新驱动引领发展的新标杆,不仅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还被评为湖北省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获得9项专利。
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药品分装车间内,几名工人在流水线上紧张工作。一瓶装多少颗药丸,瓶盖有无拧紧,通过传感器都能检测到。这条内部联动物流生产线极大降低了人力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
随着维生素B1生产线、颗粒剂生产线等二期项目建设投产,该公司实现年产3000吨维生素B车间、维生素B的生产能力,占世界产能的60%,已成为维生素B族等原料药全球最大的生产企业。
在襄城,有一批像凌晟药业、华中药业这样的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小巨人”,它们因高度专注于某一领域,准确定位,形成产品的差异化,在转型升级的浪潮中实现了高质量发展,汇聚起创新驱动的强劲力量。
今年,襄城将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做实医药化工、装备制造、农产品深加工等三大支柱产业;加大新型产业培育力度,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支持荆洪生物、精信催化剂、台基半导体、三环车灯、高德红外等一大批有实力的企业争创行业标杆,着力将襄城打造为汉江流域行业细分领域的产业高地。
惠民共享 打造“人居福地”
项祥荣是襄城区营盘村人,他们一家春节前搬进“金色营盘”还建小区19楼一套140平方米的新居。“以前大家都住在自建房里,交通不便,环境也差。现在搬进新小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项祥荣笑呵呵地说。
过去一年,襄城有3163户征迁户像项祥荣一样喜迁新居,搬进环境优美、管理有序的还建小区。
蒙华、汉十、郑万铁路加快推进,庞公路、隆七路开工建设,胜利街景观大道建设启动,庞公大桥、星光大道扎实推进,华大北路、轴承二路等6条“断头路”相继打通,19条背街小巷整治和4个标准化菜市场改造升级工程全部完成……一批批惠民工程的落实,提升了襄城城市功能,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民生为本,彰显发展新底色。今年,襄城将围绕打造“全市的人居福地”这一目标,着力提升城市品质、能级,增进民生福祉:推进棚改攻坚,为城市发展腾空间;推进城市新区建设,提升城市能级;推进旧城区改造和功能完善,让旧城焕发新活力;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打造文明城区……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当前,襄城上下齐心,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笃定前行,奋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襄城之路。
编辑:王晓 / 审核:曾庆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