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改委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及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2月25日,市发改委组织召开了《襄阳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18-2023)》《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3)》(以下简称“两个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会议由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朱冬林主持,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相关领导和发改部门分管领导,以及市直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出席会议。

会议邀请规划编制单位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钢安环院”)对“两个规划”的编制情况进行了详细解读,12个县(市、区)、开发区及18家市直部门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广泛交流和讨论。



为积极响应国家、省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要求,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绿色增长极发展,推动我市减量化发展、高质量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去年年底,市发改委委托“中钢安环院”对襄阳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编制了“两个规划”初稿,并于今年元月份征求了各地各相关市直部门意见,在充分吸收各地各部门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两个规划”讨论稿。这次座谈会议,以面对面沟通方式,同各地各相关部门就规划具体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对“两个规划”编制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


此次座谈会达到了将“两个规划”编实编好,确保“两个规划”编制完成后可落地、可实施的目的。

下一步,市发改委将会同编制单位对“两个规划”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并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提请市政府印发实施。“两个规划”作为襄阳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我市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方向将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为我市更加科学合理地推进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延伸阅读


循环经济知识点背景

20175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循环发展引领行动》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制定本地区的循环发展规划。中钢安环院循环经济规划课题组在前期广泛调研工作基础上编制了《规划》,《规划》依据《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有关要求编制,紧扣全面提升襄阳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健全工业、农业、社会、生活领域循环链接,完善循环经济运行机制,明确了襄阳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具体指标、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是2018~2023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推进襄阳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指导性和综合性文件,是编制和实施襄阳市循环经济各专项领域规划、县(市)级及区级循环经济规划,以及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政策的主要依据。

节能环保的知识点背景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起步晚,但发展迅速,技术水平基本与国际同步。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正处于重要转型期一是节能环保需求开始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全程控制方向转化,但短期内末端治理仍占主导,节能环保工程设备需求非常庞大。二是节能环保产业投资规模日益扩大,总集成、总承包等综合性解决方案需求旺盛。三是资本市场对节能环保产业推动作用日益明显,环境风险投资、合同能源管理、碳排放权交易等市场都孕育着巨大商机。

从省内看,节能环保产业被列入新的支柱产业之一。2017年7月,湖北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北省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之一。

从襄阳看,节能环保产业也是襄阳市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之一。2016年11月,襄阳市经信委印发《襄阳市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力争节能环保产业产值突破600亿元。目前,节能环保产业在襄阳市经济中的比例逐步提高,但是离支柱产业的目标仍然有一定距离。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科学合理地推进襄阳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重要绿色增长极建设,襄阳市发改委特委托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钢安环院”)编制《襄阳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3)》(以下简称《规划》)。本课题作为规划前期研究工作,为《规划》编制提供基础研究资料,对《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提供基本保障。

《规划》坚持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实施意见》的相关要求,提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全局思路,明确襄阳市节能环保产业应重点发展五大支柱型产业和三大产业确立为成长型产业,阐明产业空间布局,分解重点任务并完善配套举措,是指导下一步产业发展的重要文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