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量化增长的襄阳实践】51元一斤的大米是怎样炼成的

传统的水稻种植一亩地可产2000斤大米,但位于襄城区卧龙镇朝阳村的湖北卧龙龙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每亩地里虽然只能产500斤大米,但相对于传统几元钱一斤的大米来说,这里的米最高可以卖51元一斤,这是什么米?一起随着我们的记者来一探究竟吧。

在襄城区卧龙镇朝阳村的湖北卧龙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忙着把价值10多万元,几百盒的胚米整装,发往北上广等城市的客户手里。他们的这种米最低的每斤19元,最高的可达51元。如此高价的秘诀主要在于该公司的研究团队和华中农业大学研究人员一起研发的不损坏胚芽完整性的碾米设备。

湖北卧龙龙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龚付全介绍,从碾米这块开始突破,通过柔性的加工技术,做到皮层,就是大米皮层的脱层是一层一层的脱掉,而不是机械式的、粗暴式的碾磨,所以这样能保留到10~15%的皮层,然后保留80~90%的胚芽,这样做出来的大米既是口感也好,营养也丰富。

湖北卧龙龙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陈科菊说,这种米看起来比较蓬松,不像别的米黏的一粒一粒的,而且又细又软,像QQ糖那种有弹性。

产品包装融入文化元素也是让产品提升了不少品味。公司以襄阳历史人物诸葛亮、刘秀、杜甫等为创作元素,设计了礼盒包装,为大米定位进行文化诠释。主打的惊鹊、鸣蝉等品牌源自南宋词人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一词。

2014年,湖北卧龙龙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卧龙镇的朝阳村二组流转约2000亩土地,开始水稻的有机种植,选取产量低但质量好的有机种子,只施有机肥。因不能打农药,水稻病虫害是最让公司头疼的事情。毕业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植物分子遗传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龚付全查阅了大量文献、古籍,发现有文献记载,水淹过的秧苗生长旺盛,病虫害少。他便带领技术团队,顺着这个思路发明了水淹法治理病虫害。在螟虫爆发最佳时机,引水淹没秧苗。

湖北卧龙龙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龚付全说,我们要求就是放水的速度非常快,很快一下上来了以后,这个昆虫它来不及爬,因为爬行类的昆虫的活动范围都很小,被水一淹就会飘浮到水面上,这时如果有鸭子、鱼来吃它,它就不会在水退了以后再存活了,我们尝试着通过稻鱼稻鸭这种立体的模式,去把这些昆虫彻底的除干净。

有机化,产量低,以及独有加工工艺,小众化的销售模式。这就是卧龙湾胚米卖出高价的秘密。这一系列大米去年在“中国国际有机绿色食品产业博览会暨中国国际高端食材展览会”亮相时,被抢购一空。

龚付全说,未来他们还打算与超市进行合作,让更多的人吃上营养米、健康米。

目前,流转的2000亩土地,公司除了种植水稻还进行了养鱼、养鸭、果树栽培等。

全媒体记者:刘春梅  李宗德

编辑:姚喻 / 校对:杨振华

责编:姚城 / 审核:曾雄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