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不忘恩,这家人这样答谢恩人……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片爱心,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又到了每年的新年心愿,今天记者来到学生刘坤玲租住的家中,来了解一下她有什么新年心愿。

农历腊月二十五,冒着冬雨,晏华云和老公刘昌东,带着小女儿刘坤玲,赶到高新区清河店清风路上的长春外国语学校。可刚到学校,得知他们要感谢的人,已经离校回到了市内的公司,一家人再次拿着前一天从农村老家准备的年货,冒雨向市区赶去……

在市区七里河路上的一家写字楼内,晏华云一家人终于见到了他们的恩人。新年心愿申请人晏华云说,她回老家带了一点土特产,感谢王总这么多年对她们全家的帮助。

农历腊月二十三,晏华云专程从襄阳市区,花了近三个小时,回到了位于南漳县板桥镇断河坪村的家中,这是一个与保康交界,四面被高山包围的村庄。此次回来,晏华云惟一的任务,就是从老家弄一些熏肉、土鸡等土特产,好感谢帮他们家脱贫致富的恩人。

晏华云说,她们一家六口人,两老两个子女,大女儿今年读大三,二女儿今年初三,家里的两个老人年龄大了,常年生病。和大多农村人想摆脱困境一样,刘昌东也选择外出打工,只不过他打工是挖煤,这一挖就是七八年。凭着血汗钱,2006年,刘昌东将家里的土房子换成了两层了楼房,本以为家里的日子,从此以后会渐渐好起来,可房子盖起后,刘昌东就发现自己一干活就喘气,使不上劲了。刘昌东查出患上尘肺病,不能做重体力活,不能感冒,家里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

晏华云说,丈夫得病后,为了生计,他们夫妇打算到广东,再找份轻松的工作,可因为丈夫有“尘肺病”,办不了健康证,很多企业都不敢再用他。无奈之下,丈夫只得回到南漳老家,靠种些香菇度日子,而晏华云一个人在外打拼。然而,全家仅靠晏华云一个人支撑,日子也是越过越艰难。在二女儿刘坤玲上小学六年级那年,家里老人的重病,再次让全家的日子雪上加霜。

晏华云至今还记得,当时正在广东打工的她,接到了村干部的电话,正是这个电话,改变了她们一家人的命运。晏华云表示,村干部跟她说襄阳有一个老总在帮助贫困学生,学校推荐了她们的孩子。事后晏华云得知,一个名叫王元山的爱心人士,到南漳板桥镇小学,了解到她们家的情况后,主动要求资助刘坤玲,并表示如果晏华云愿意陪读的话,还可以为晏华云提供一份市区的工作。

2016年9月,晏华云带着二女儿刘坤玲,入读长春外国语学校,在王元山的帮助下,晏华云也在市区一家小区内,找到了一份保洁工作,现在每月能挣两千多元。半年后,又在王元山的帮助下,晏华元的丈夫刘昌东,也来到了市区,在一家集贸市场做保洁工作,每月能挣三千多元。

“生活费、学校里一切的费用、每年出去旅游、补课等这些费用王元山他都没有让她们交过,房子是他给她们免费提供,包括水电费、物业费都是全免的。”晏华云说。晏华云说,考虑到王总对自己一家人如此的帮助,2016年春节,她们一家特意买了两瓶好酒去感谢王总,可不想却遭到了王总批评,硬是把酒给退出回来,走时又给女儿刘坤玲包了一个大红包。如今,女儿刘坤玲即将初中毕业,而三年的学费加上房租费、水电费,至少也得十几万,可一家人在这三年里,一分钱也没有出,这让晏华云一家人心里十分愧疚。

农历腊月二十三,晏华云回了趟南漳板桥农村老家,除了自家的土鸡蛋土猪肉外,她还特意在邻居家,买了些茶叶和香菇。腊月二十五一大早,晏华云一家拎着年货,找到了他们要感恩的人,王元山。

对于晏华云一家人的感恩,王元山说,像刘坤玲这样的贫寒家庭,他和他的公司,也帮了不少,但大多数都是直接资助学生,很少连家庭一起帮助的。但两年前,他刻意选择了两个贫寒家庭来帮助,不仅减免学子们学费,就连他们父母的工作,也尽量安排到市区来,其目的就是让这些贫寒学子们,有一个家的温暖,也好让贫寒家庭从根上脱贫。

全媒体记者:方兵 / 通讯员:李彬

编辑:周杰 / 校对:杨振华

责编:艾志红 / 审核:艾志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