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扬帆正当时 凝心聚力再竞发

图为: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成为襄阳举行届次最多赛事

图为:檀溪警务平台民警通过“天网”系统,守护一方平安。

图为:唐城景区鸟瞰

40年风雨征程,40年波澜壮阔,40年辉煌巨变。

改革开放40年来,襄城人民高举改革开放大旗,聚精会神搞建设,铆足干劲谋发展,襄城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实现了襄城的华丽蝶变。

40年改革开放,40年砥砺奋进,如今的襄城,已初步形成了一个龙头(文化旅游业),三个支柱(医药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现代产业体系。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全面推进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职业教育走在全省前列。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率先在全市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城乡全覆盖。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化事业蒸蒸日上,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力建成“首善之区、精致襄城”,竭力迈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文旅融合奏响华丽蝶变

“四山抱姚庵,三川携锦绣。”2010年前,姚庵村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山村。2012年来,尹集姚庵村打造乡村休闲旅游品牌,整体策划包装,沿襄隆路、襄南路、207国道发展农家乐餐饮店300多家,大面积种植观赏性植物,增加农事体验、手工作坊、垂钓等休闲观光项目。姚庵村借此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华丽蝶变,获得“湖北旅游名村”的美誉。

姚庵村是近年来该区文旅融合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围绕文旅产品的打造,襄城区另辟蹊径,以文化旅游作为突破口,推出一批文化体验项目,打造一批旅游明星产品。新景区、新业态、新产品、新营销共同组成了该区文旅发展的新生力量。

全域旅游是将特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规划布局、综合统筹管理、一体化营销推广,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实现旅游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发展模式。

人在城中、城在景中。为实现从“城中景”到“景中城”的转变,襄城拉开了“一城三线、四大旅游区”的旅游框架。“十二五”期间,全区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32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27.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0%,襄城在2014年被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旅游标准化试点创建单位。旅游业对交通、通讯、餐饮、娱乐等相关行业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不断融合并形成大产业发展格局。

弯道超车助推发展之路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襄城区上下不断努力,弹奏出一首弯道超车的奋进之歌,2018年,预计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47.7亿元,同比增长11%。

不断增长的数据背后,是襄城区积极响应全市万亿工业强市战略号召,坚决打响工业崛起攻坚战,尽快补齐工业经济短板,为全市工业经济作出襄城贡献。

襄城区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襄城区科技创新奖励办法》等相关文件,建立区级产业基金,拿出真金白银支持企业转型升级。

除加速企业转型升级外,襄城区还积极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去年,国内知名的高科技企业高德红外公司在襄城投资10亿元,建设高德红外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3年产值可达50亿元,5年产值可达100亿元。未来,还将规划建设一个军民融合产业园,进一步完善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实现产业集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绿色发展成为襄城区工业发展的鲜明底色。

2018年,襄城区制定实施《襄城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高标准做好规划修编,全方位加大环保治理,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工业减量化发展。

依据三年行动计划,襄城区主动出击,积极完善余家湖工业园区建设:完成余家湖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一企一管一阀”改造工程全部完工,“三废”处置与监控体系基本建成……

40年弹指一瞬,襄城工业经济实现了短板变支柱的华丽蝶变,工业经济也随之呈现出提质增效的良好发展态势。

乡村振兴呈现勃勃生机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必须打好产业基础,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襄城区委书记、区长朱青林说。

多年来,襄城区结合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都市休闲观光农业,推进农产品深加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走出了一条实施乡村振兴的“襄城路径”。

打响特色农业品牌。襄城区围绕襄麦冬、襄山药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进深加工企业,延伸加粗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大力推进“稻虾共作”模式,面积达到5200多亩。高效设施农业不断扩张,全区蔬菜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

打造乡村休闲农业品牌。襄城区通过整体策划包装,提升品质,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名牌,围绕油用牡丹、苗木花卉、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在全区形成了以福恩牡丹园、晨益农业、卧龙湾、荷花湖、半亩粮田等为主的休闲观光农庄,休闲观光农业园达2.8万亩;尹集乡把苗木花卉作为主导产业,以重大项目为龙头,建设全省一流的花卉苗木产业大镇,成为省内外游客踏青郊游、赏花采摘、运动休闲的重要目的地。

大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襄城区通过实施乡村设施完善工程、清洁家园提升工程、规范门前秩序工程、集镇交通整治工程、绿化家园工程,村居环境卫生面貌大为改善。深入实施“厕所革命”,建设改造农户无害化厕所8598座,农村公厕36座,乡镇公厕3座,极大地解决了群众“如厕难”问题,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幸福民生谱写壮丽诗篇

从群众的安危冷暖、切身利益出发,持续在医疗、社保、就业、教育等民生事业上发力,襄城每年坚持八成以上财力倾注民生,将改革开放红利转化为民生福祉,老百姓有了满满的获得感。

上有天眼、下有人眼,人网齐动,化解社会治安隐患,消弭基层百姓矛盾,这是襄城区平安法治建设的真实写照。

襄城区实施“天眼工程”“雪亮工程”,大力推动城市街面、交通干道和乡村道路的视频监控探头建设,全区建成各类探头1800多个,织密“天眼”网络,实行“地面﹢鼠标”模式,形成街面巡防与空中监控紧密协作的立体防控网。全区A类探头全部接入区公安视频监控中心,落实专人24小时值守,视频监控中心、警务平台、派出所视频监控室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如今,随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深入开展,群众“一感两度”指数在全市名列前茅。

2012年以来,襄城累计投入3亿多元开展城乡薄弱学校标准化改造工程,改建维修校舍面积63000平方米,建设塑胶运动场11个,完成29所永久保留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以及55所学校(含教学点)“全面改薄”,打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胜景在前,路在脚下。襄城区50万党员干部群众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扬筑梦之帆,紧握奋斗之桨,激荡无往不至、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襄阳开创“一极两中心”建设新局面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王晓 / 审核:曾庆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