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为经济带落实落地支招献策 刘培林:建立体制机制

在今天的《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研讨会上,来自国家、省、市的专家共同为经济带落实落地支招献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部副部长、研究员刘培林刘培林就表示政府应该建立体制机制,加大对生态环境监管力度,让绿色产业更有价值。

刘培林认为,襄阳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得天独厚、美丽天成,在全国乃至世界城市体系中都是少有的。《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将生态二字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勾画出建设美丽、畅通、创新、幸福、开放、活力汉江的美好蓝图,紧扣“生态”主线谋划工作,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指示精神的具体贯彻。作为市委、市政府而言,应该尽快建立起体制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引导经济向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方面转型,而这其中通过税收、财政等方面的监管与调节尤为重要。

刘培林说,要增加对排放、污染的征税,同时相应减少对人们收入、投资的征税,在税收总收入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税收结构的绿色转型,政府的支出结构也应该进行绿色转型,政府要更加支持绿色产品,政府采购也应该引导绿色产品,给他们创造更大空间。

推进绿色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无形之中会增加生产成本。如何引导企业在转型发展中平稳过渡?刘培林认为应该要进一步探索绿色金融扶持政策,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期给予部分补助。

刘培林说,可以把绿色科技项目作为一种抵押品,因为它有很稳定的收入,以这个合同项目作为抵押品获得贷款,类似这样的空间还有很多,这个可以政府、银行、企业互动,加以设计。

十八大以后,我国大力推行生态文明建设,国家颁布《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说明绿色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刘培林指出,目前从国内发展上讲污染排放的成本逐渐增高,从国际形势上讲,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更加重视上下游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因此企业在协同发展的进程中必须加大环保投入,进行技术改造,加速转型升级。

《规划》从本质上对各产业如何发展,对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如何布局,对各城市如何协同合作提供了发展攻略,刘培林就认为这是对接国家战略,争取国家支持,争取省市政策的重要支撑平台。

刘培林说,国家给了襄阳非常高的期待,也给了襄阳非常高的机遇,这也意味着是非常重的责任,在《规划》中,襄阳作为枢纽地位、副中心城市,给襄阳布局的产业都是有很高期许的产业,要抓住机遇,把这些产业推动好。

全媒体记者:张晋、王亚雯、高原

编辑:苏琦琦 / 校对:彭梦迪

责编:姚城 / 审核:曾雄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