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精彩瞬间 美丽华变

在街头巷尾,碰到好看的好玩的,用手机随手一拍,分分钟就发到朋友圈,已成为不少人的习惯。 然而从过去只能到照相馆才能拍张全家福,到今天的随手拍,摄影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看得见摸得着的见证。今天我们随三代人一起看看四十年来,摄影发生的惊人变化。

今年73岁的释贵明是名高级摄影师,在他家里,不仅珍藏了数万张他亲手拍的老照片,还保存着他曾经使用的各时期照相机,和今天的随手拍相比,释贵明感慨万千。一是价格降下来了,过去一般百姓都玩不起;二现在就是数码进电脑,进网络,微信传输,方便的很。

1969年,释贵明分配到谷城县文化馆工作,因为从事的是宣传职业,开始接触相机。释贵明说,当时的谷城县除了专业照相馆,仅有公安局、水利局、武装部和文化馆等六家单位才配有相机,而配给他的是一部国产海鸥牌双镜头120型相机。

那时的胶卷都是黑白的,一卷只能照12张,胶卷又是凭票限量供应,每拍一张照片,释贵明都要精打细算。

释贵明说,每次拍照完后回到单位,领导还要检查每张照片的内容,避免浪费,不过遇到特殊情况,还是要破例的。

释贵明介绍,因为相机很少,冲洗照片的人更是寥寥无几,他被单位派到报社学习冲洗胶卷技术。拍照片要精打细算,而冲洗胶卷更是一件耗时费力的苦活。

因为有一手照相和冲洗胶卷的手艺,1980年,释贵明调到市委宣传部工作,从当初接触相机到市委宣部工作后,释贵明用手中的相机,拍摄了数万张珍贵的黑白照片。

在释贵明众多的老照片中,六七十年代的羊祜山是他珍贵的一组,那时,羊祜山还是一座荒山,但已经有人在山上植树了。看它的背景,羊祜山这一带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 一棵树都没有,现在已经是树木参天,从这张照片看出襄阳市跨进全国绿化城市,是有据可查的。

这张老照片拍摄于改革开放初期,那天他听说电话通到南漳县薛坪镇山区一农户家后,匆匆赶了过去,留下这张农民和城里的女儿通电话时,脸上露出灿烂笑容的照片。

在那个年代,释贵明用单位的双镜头120照相机,记录襄阳工业,农业和百姓生活的变化,而他保存的数万张黑白老照片,也成了弥足珍贵的时代记忆。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 释贵明终于用上彩色胶卷,然而还没用上几年,胶卷用不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型号的数码相机。

年过五旬的巩铁牛是本市的花鸟画家,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当市场上出现数码相机后,就买了一部。

巩铁牛说,起初买部数码相机仅仅为了采风时拍些素材,便于回家创作,而在采风过程中,巩铁牛被大自然的美景深深吸引,拍摄了上万张襄阳美丽的风光,在电脑上一编辑,就成了一段段美丽的风光片。

巩铁牛说,仅仅几年时间,数码相机就普及了,正当自己津津乐道自己的美片时,用手机照相摄影,在手机上现拍现编,又成为时尚,而让他猝不及防的是, 遇到室外的大型活动,总能看到飞行器在空中来回拍摄,到了2010年以后,飞行器渐渐进入百姓家。

年过三旬的高勇是樊城一名服装经营户, 业余时间最大的爱好就是旅游,几年来他先后购买了八台不同型号的飞行器。高勇经常出去旅行,把整个旅游的经历记录下来,他爱好摄影,曾经把自己拍的襄阳照片发到网上,关注的网友并不多。

八年前,高勇购买了一台飞行器,外出旅行时就用飞行器记录自己的行程。

刚开始不懂,就是原始的记录,就是在摩托车前面装个摄像头,城市、乡村、道路,这样原始拍摄,不好看,但记录了旅游中的点点滴滴。后来,高勇拜师学艺,不仅拍得一组组出彩的航拍画面,还学会了编辑。

三年前,他用两个月时间,拍摄编辑了襄阳夜景风光片,至今还有朋友圈转发。

高勇说,他先后游览过二十多个国家,但真正让他惊叹的是西藏原始风光。

高勇先后四次到过西藏,过去只是用相机记录西藏的风光,去年春节一过,他就带着两台飞行器,驾着自己的越野车,历经四个月,拍摄完西藏的大部分风光。

前不久,高勇航拍的西藏美景编辑成几个短片,发到网上后,点击率过万。

从胶片到数码,从手机到飞行器,相机,飞行器这些曾是专业人士手中的“精密仪器”,如今已成寻常百姓家的普通物件,摄影记录了精彩的瞬间,相机,手机,飞行器的普及,也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百姓物质,精神生活的巨大变化。

全媒体首席记者:汪洋

编辑:姚喻 / 校对:苏琦琦

责编:姚城 / 审核:曾雄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