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们会习惯带个随充随用的充电宝,以备手机缺电的不时之需。在能源领域,储能技术,就像充电宝一样,把太阳能,风能产生的电能储存起来,然后在需要时释放出来。襄阳有一批科技企业,就把目光聚焦到了这项具有极大应用价值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技术研发上。
储能技术,被称为能源领域的最后1公里。这几年,国内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势头迅猛。但受风速、天气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弃风、弃光现象突出,能否把浪费掉的能源储存起来,到需要时再释放呢?储能,就是最关键的解决方案。在湖北追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他们自建的光伏发电设备,不仅能满足企业自身的用电需求,富余部分全都卖给了国家电网。但碰上电网负荷满载,企业多余的光伏发电,只能白白浪费掉。储能研发,势在必行。
湖北追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紫瀛介绍,目前通过一个叫变形六边形调制技术,可以使这个储能系统效率更高,同时成本也更低,性能也更加稳定。
有了这个核心技术作支撑,再利用市场上成熟的锂电池,一个储存光伏发电的储能系统,正在追日新能源运行。同样深耕储能技术的大力电工,则把目光投向了储存容量更大,使用寿命更长,更加环保的全钒液流电池研发上。全钒液流电池在国内同行业中,大都还处于研发阶段。眼光超前的大力电工,已进入收获期。到目前,他们已拥有19项核心领域的专利技术。
“我们都做了将近九年的时间了,每年大约投资在五百万元左右,一直在不断地研发,目前这个技术水平可以肯定地说至少是前三。”大力电工襄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高文广讲到。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实现风、光、电等新能源综合利用,不仅是国家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也是襄阳重点打造的“千亿级”产业,未来,我市将形成一个百亿钒能产业集群。
“围绕襄阳市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之都,在轻量化材料和整个电池系统的一个推进,在全钒液流技术和锂电池材料技术,我们将起一个领头的作用。”襄阳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协会会长潘飞介绍。
全媒体记者:李宗德、杨襄宜
编辑:彭梦迪 / 校对:姚瑜
责编:周群 / 审核:曾雄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