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岗位“下海” 让轴承生产线更智能 襄阳这家公司做到了!

工业机器人因为技术含量高,历来就是“高大上”的代名词。眼下,襄阳就有一家初创企业,瞄准了这个“高大上”的产业,趟出了一条创业创新路。

在湖北新火炬的生产车间,原来需要八个人的生产线,现在只需要一个人,桁架机器人正替代人工自动投料、放料。

新火炬使用的桁架机器人也叫大型直角坐标机器人,是能够实现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多自由度的操作机,目前广泛应用在轮毂轴承领域。2015年,已经41岁的张伟,放弃外企稳定的工作,毅然和同伴从技术岗位“下海”,创办了湖北火爆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专门生产桁架机器人和智能装配线。

一方面在原来的岗位上看到了个人职业生涯的天花板,有很多想法和创意没有发挥的空间,另外一方面,中国制造2025和襄阳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感觉智能制造大有可为,所以选择和大家一起出来创业,湖北火爆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伟介绍。

怀揣着创业的激情,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公司很快接到了第一个订单,60天之内为新火炬公司装配一条新的自动化生产线。没日没夜地研发,终于完成了方案,相关的物料也都采购齐全,就在大家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由于新火炬公司线路的变更,他们的方案搁浅了。

湖北火爆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主管贾莉伟讲到,其实当时也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精心设计的方案没能够具体实施,但是此项目还要继续实施下去,团队通过20天的努力,设计了第二套方案,完成了客户的验收交货。

“供方团队在20天拿出了第二套方案,最终解决了我们燃眉之急,保证了我们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供方的一个服务也得到我们公司的充分认可。”湖北新火炬科技有限公司装备部部长沈晓华讲到。

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和细致的服务,最终,公司也迎来了新火炬公司、江华机械厂和襄阳轴承等一大批重点客户的青睐,今年以来,公司的订单销售额已经超过2000万元。

创业没有止境。在张伟他们看来,机器人产业有极高的门槛,对技术、创新力、资金、市场等一系列要素有高要求,这是个少数人创业的领域,没那么容易成功。他们要做的就是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桁架机器人的最重要的是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突破一些技术难点,比如多段横梁水平调整技术、多段导轨无缝拼接技术,我们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这些技术难点和关键点,已经研发出了我们自己的独有的专利结构,目前我们从轻型到中重型,我们已获得三项发明专利,十几项实用新型专利。”湖北火爆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伟说。

全媒体记者:周俊 

编辑:彭梦迪 / 校对:胡俊卿
责编:周群 / 审核:曾雄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