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广播电视台“美丽乡村行”全媒体系列采访活动:与农民交心 在基层成长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主动作为?从今年4月开始,襄阳广播电视台陆续推出了“记者走基层•美丽乡村行”全媒体系列采访活动,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襄阳的全面落实。同时,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培养锻炼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

充分策划  精准定位

襄阳是全国十大夏粮主产区和20个商品粮基地市之一。近年来,襄阳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统筹“三农”工作、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全面提升了群众生活幸福指数,有力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社会发展。襄阳已有越来越多的乡镇农村正在努力打造“美丽乡村”,建设自己的家园。

双脚沾满泥土的记者

围绕乡村振兴这一重大主题宣传,如何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今年4月初,在每周一的重大新闻策划例会上,台领导抛出这个话题。经过多次讨论,决定从4月份开始启动“记者走基层•美丽乡村行”全媒体系列采访活动,贯穿全年,计划走进32个村。

在“美丽乡村行”这个大主题下,开展“新闻行动——‘美丽乡村行’全媒体新闻采访活动”、“文化展演——‘美丽乡村行•青山绿水我的家’文化小康惠民群众文化展演活动”、“大型访谈——‘美丽乡村行•青山绿水我的家’大型系列访谈节目”三大系列活动。通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做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者,做十九大精神的传播者。

4月19日,“2018美丽乡村行大型走基层采访暨文化小康惠民群众文化展演活动启动仪式”在襄阳广电门前广场隆重举行,市委宣传部、市农委、各采访小分队、展演活动代表、村委会代表等100多人参加。

启动仪式上,襄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和平要求襄阳广电记者“要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典型,积极向上推荐,树立襄阳榜样。要把节目做成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让全市乡村学有标杆”。

全媒行动  扎实推进

为确保“美丽乡村行”系列活动的开展,台党委安排总编室牵头,打破部门边界,整合全台资源,组建了“襄阳广电采访小分队”和“襄阳广电文艺讲习队”,全台记者编辑打通使用,全台播出平台打通使用。

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是这次活动的基本要求。根据活动安排,台领导必须带头走基层、频率频道总监必须参与走基层。九个采访小分队,每个小分队都由一名台领导带队,有一名频道总监或副总监担任编导,再从电视、广播、新媒体各抽调一名同志。九大采访典型是统一确定的,如何表现就要靠记者们深入基层去挖掘。

台党委书记、台长吉虹带领第一小分队来到南漳县肖堰镇周湾村,通过在这个美丽小山村的深入采访,与记者们一起研讨,推出了系列报道的第一篇:《万亩茶园的“寒冬”与“春天”》,为乡村走“茶旅融合型”发展提供示范,也为采访活动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襄阳广播电视台台长吉虹采访种蘑菇的村民

在城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很多传统村落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却因为“养在深闺”,得以保持原貌。2014年,国家多部委联合公布了第一批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枣阳市新市镇前湾村位列其中。第五小分队记者接到采访任务后,按照“文化传承型”建设模式的优秀样板切题,但抓不住亮点,小分队深入讨论后,再进前湾村。

通过多方走访,发现如何处理保护与开发、政府与市场、规划与实施的关系,是前湾旅游发展遇到的困境,也是各级政府和文化、旅游部门亟待解决的难题。记者以《前湾:传统村落为何旅游发展停滞》为题,剖析了前湾村的现状,并为下一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在文化惠民活动中,导演组在全市范围内征集了200多个优秀节目,根据当地农民的文化活动条件组织部分节目参加演出和互动;同时根据单场特色组织主持人、记者等走进基层农村,结合各自的节目创作与当地老百姓互动。

如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襄河道坠子”传承人,每到一处,就将党的十九大精神与当地特色结合起来唱给大家听,通俗易懂,入脑入心。场地的设计也是以农家特色为主,形成包围式、零距离、互动型的现场环境。贴地飞行的活动,让“襄阳广电文艺讲习队”每到一处便在当地掀起了一场文化风暴,受到了老百姓的喜爱。

无论是新闻采访还是文化惠民,全媒体呈现是系列活动的一大亮点。所有的产品除了在广播电视播出外,还在全台17个两微一端集中推送,形成全媒体矩阵,汇聚成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和声。网友在直播中留言:“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宣传十九大,襄阳广电文艺讲习队了不得。”

服务群众  锻炼队伍

活动开展以来,各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民交朋友,用真情实感报道美丽乡村建设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感受。

事实证明,群众就是最好的老师,群众的迫切需要就是媒体人不竭的动力。“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大山深处的保康县格栏坪村距离市区3个小时的车程。6月9日,“青山绿水我的家”大型访谈节目首场在村里的农家小院录制。为了这场活动,编导团队冒着高温四进格栏坪,与村民广泛交流,寻找有深度、有温度的故事,也了解到村里支柱产业的发展面临瓶颈。

为了避开强烈的太阳光,访谈定在早上8:00录制。录制前一天,当地气温高达35摄氏度,摄制团队在烈日下搭建场地、调试设备、进行彩排。录制当天凌晨5:30,所有工作人员全部抵达现场做录制准备。而村民们也像过节一样,早早来到现场,他们知道,在今天的访谈节目里,他们将有机会和省里的农业专家、市县两级的政府领导对话,请教茶叶产业的问题。10:00录完节目、收拾好设备,摄制组又匆匆赶往老河口市洪山嘴村与另一个团队会合,因为第二天早上还有一场文化惠民演出在等着大家……

奔走在农村广袤的大地上,襄阳广电人收获着对这片土地更为深沉的热爱。(襄阳广播电视台高级编辑、总编室主任  杨敏)

心得体会

刘颖:把“四向四做”落实到每一次创作中

“四向四做”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新闻工作者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和殷切希望。作为电视文艺工作者,我们对这四句话的理解表现在——讲好故事,传播“美”;精雕细刻,争创“美”;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坚定信念,敢于担当,把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宣传扎扎实实地落实到每一次报道策划中去。

美丽乡村行文化惠民活动场场爆满

从5月初开始,我们广泛组织优秀的群众文艺精品节目,走到襄阳的美丽乡村中去,我们的脚步踏遍襄阳的每一个县(市区),以“青山绿水我的家”为主题,展示美丽乡村的特色产业、宣传种植养殖大户的致富经验、推广应季的农特产品;节目在设计上也紧扣主题和当地的特点。带着大家看家乡变化,讲致富故事,聆听村民们的期望和心声,把家乡的“美丽”传播开来,欢迎更多的朋友来我们的美丽乡村做客。

特别是通过襄阳广电的全媒体平台,我们的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截至目前,平均每场活动达到了15万+的网络点击量,最高的一场点击量突破了50万+。通过组织大型摄影采风活动,每场上千幅精美的照片在各大网站和自媒体朋友圈中频频转发,新闻报道、“三农”栏目互动、微信群点赞……

多种方式的广泛传播让我们的节目得到了乡亲们的真心喜爱,也赢得了观众们的热情关注,而真正能够为美丽乡村的发展提供助力,才是我们导演策划团队最大的心愿。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让每一场活动成为精品,讲好美丽乡村故事,就需要大量细致的工作,需要扎实的工作作风,每个场地的多次勘察,每位采访者的细致交流,每一个镜头的精心设计……只有这些细节都做好了,才可能出精品,而在不断的创作中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才能做出更多更好的文艺精品,真正服务群众,服务大局,服务中心工作和发展需要,真正做到把“四向四做”落实到每一次创作中去。(作者系襄阳广播电视台大活动中心主任)

编辑:姚喻 / 校对:苏琦琦

责编:姚城 / 审核:曾雄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