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人,智能制造是当下工业经济发展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热词。在三季度项目拉练中,记者发现一批批智能化全自动装备正逐渐成为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杀手锏”。
这两年,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逐渐成熟,消费者对于汽车高质量、高标准的要求,越来越快的传导到汽车的生产中。在东普雷襄阳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一款国内首次采用超高强度钢制造的车身冲压件就正在这里生产。
为了满足工厂产能和质效双提升的要求,今年,东普雷投资1.5亿元对生产设备进行全面技改升级,通过激光焊接机器人、等离子焊接机等一系列智能化设备的引入,原本一分钟生产的一件冲压件的速度被提升到了每10秒一件,原来需要四个人干的活现在只需要两个人就能完成。
有使用的需求,就必然会带动供给侧的供给。在宜城, 湖北心海工业智能设备有限公司就是供给侧的一员。
目前,心海生产的高真空无氧焊接机和低气压高低温试验机,这两款机不仅填补了国内的产业空白,更是成为了格力、华为、三星等知名主机厂的供应商。现在,他们正在针对市场需要加紧电容器行业、汽车车灯行业等非标产品的研发。
襄阳市的智能制造并不仅仅局限在陆地,还有天空。围绕高效农业建设,襄州的丰疆智慧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植保无人机正在做着努力。
采用GPS定位,精准定位植保位置,用压力喷头,高效喷砂,让药业直接射入作业茎叶,源自大疆创新的无人机技术正在改变着传统的耕作模式。预计到2020年,丰疆无人植保机将可达到年产20000台水平。
据了解,今年我市在紧盯272个1000万元以上技改投资项目的同时,还将尽快实现100条数字化生产线、30个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及机器换人示范企业目标,用智能化改造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快速向前。
记者:张晋 望丽红 高原 张雪晶
编辑:姚喻 / 校对:苏琦琦
责编:周群 / 审核:曾雄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