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矿王”郭大荣的巨变人生

我的人生就像我们大山里的盘山公路,绕过一道弯又是一道弯。我使劲了全力,才勉强匍匐前行。——回首前半生的过往,55岁的郭大荣如是说。

郭大荣,保康县店垭镇大林村三组村民。他从一个在30年前就带着百把人闯荡的矿老板,到双目失明的残疾人;从村里第一个“万元户”,到负债赤贫的困难户……面对人生巨变,郭大荣如何抉择?是一蹶不振,还是重新振作?

接下来我们推出的《郭大荣的前半生》,来讲述他巨变人生中发生的点滴故事。

郭大荣的前半生(一)

从天堂到地狱

“从天堂到地狱,我只用了一秒,”回忆起27年前那场灾难,郭大荣还是有点激动。

郭大荣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那天:1991年的3月15号晚上八点。当天,郭大荣带领工人到开矿作业面检查炮点,一枚炮突然响了,所有石块都朝走在最前面的郭大荣的脸上砸来……

等郭大荣醒来,已是三天后。“我醒来,眼前一片黑暗,我问护士,我在哪。护士说,你在宜昌的一家医院。”

郭大荣知道自己失去了双眼,是在一个月之后。

那次事故,郭大荣鼻子被炸裂,嘴部以上的脸毁容,全身6处骨折。

“我当时不敢跟家人说真实情况,只说受伤了。我知道,他们肯定接受不了这个事实。”郭大荣说。

三个月后,郭大荣的妻子黎荣梅赶到宜昌。“见到他的第一眼,我很害怕,他脸部都炸变形了,鼻梁的骨头都露出来了,我几个小时都没敢跟他说话。”黎荣梅说。

黎荣梅接受不了事实,曾经健全有活力的丈夫,变成了如此模样。郭大荣接受不了,曾经的辉煌,如昙花一现。

时间退回1981年,18岁的郭大荣初中毕业。为了逃避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生活,郭大荣打听到,宜昌矿山上招工。在矿山上挖石头,郭大荣第一年就挣了500钱。“那时候,五百块钱还挺值钱,比职工挣得都多,心里挺知足的。”说起当年的辉煌,郭大荣脸上扬起了自豪的神情。

当时,村里的老支书找到郭大荣:“我们村太穷,你常年在外、有见识,就带着后生们一起去谋生活吧。”

于是,只上过初中的郭大荣领乡亲们来到宜昌樟村坪。从挖矿开始,一直做到承包矿山。1990年,郭大荣手下已有160多名工人,个人年收入就有5万多,被大家称作“矿王”。

没想到,第二年郭大荣出了事,“当年的矿王成了伸手不见五指的瞎子,我从天堂落到了地狱。”郭大荣说。

为了恢复身体机能和基本样貌,郭大荣先后经历了3次大型手术,家中所有积蓄在治疗中花完,并欠下了几万块外债。

“经济损失对我打击还好,失明让我无法接受,突然身处黑暗让我很恐惧,我知道今后我将是一个废人,活着只会拖累家人。”

郭大荣想到了死。他用头撞墙撞得满脸是血,用拳头捶打自己的胸口,拒绝进食……

“我当时跟老婆说,让她改嫁她不肯。我用这些方法,其实是想让老婆离开我,她还年轻,再嫁人的话,生活会好过一些。”

然而,这种方法对妻子黎荣梅完全不起作用:为避免他寻短见,她把家里所有利器都藏起来;他发脾气摔东西,她一声不响捡回来,还放在他手边;他赌气不吃饭,她就像带孩子一样细声哄劝,寸步不离。

“我有一次又撞墙,她抱着我的头,边哭边说,你还记得你当时去我家,我父母跟你说的话吗?”这句问话让郭大荣沉默地低下头,“他们说,我把姑娘交给了你,这辈子就是你的人了。她这辈子也就只嫁这一次。你当时是不是答应了的。我这辈子也认准了,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尸。你现在眼瞎了,不要紧。你还有脑子,我还有两只手。这辈子我都陪着你,我们重头再来,一定能熬过去的。如果你死了,我肯定是活不成了。你自己看看吧,是死是活。”说完,黎荣梅已泣不成声。

妻子的这次真情倾述,像一道光,劈开了郭大荣生命中的迷雾。

他暗下决心:我一定重新站起来,活出个人样。

郭大荣的前半生(二)

养猪

前言:“我这个儿啊,就是个倔脾气,说要做什么就一定要做到。”说起儿子,郭大荣75岁的老母亲,既心疼又自豪。我看见,当母亲说这句话时,坐在墙边郭大荣,正用手擦拭从空荡荡眼窝里流出的泪水。

郭大荣要重新站起来,决定从养猪开始。

“我双眼失明,在外打工是不可能的,只能在家谋点出路。当时,我在电视上听到,养猪能赚钱,就决定养猪。”郭大荣回忆说。

1994年春,郭大荣让妻子黎荣梅买回2头猪崽。他用竹棍当眼,摸索着碎猪草、拌玉米粉。半年后,卖了一头猪。另一头当做年猪杀了。

初养成功,让郭大荣看到了希望。

次年,他买了5头仔猪。然而,这次养殖过程颇为不顺,五头猪仔经常拉稀,吃了也不长。郭大荣找到村里兽医,兽医看来看去,判断猪没病,就是喂养的方式不对。

“远安县有个养猪场,你要是能去学学,养猪应该能行。只不过,你这眼睛……”兽医建议道。

这个建议让郭大荣很是心动,他不停地缠着来看望他的邻居带他过去拜师学艺。

“一个盲人学啥养猪?学了有啥用?”村里没人敢带他去。郭大荣急得在家大哭几场。

1996年5月,表弟梁继平见郭大荣如此决心,便骑着摩托带他前往养猪场,去找技术员老杜。为确保拜师成功,郭大荣捎上了过年就留下来的两副腊猪蹄、两只老母鸡。

可老杜初次见他,上下打量了一番后说:“养猪里面道道深,正常人都学不好。你个瞎子还能学喂猪?看都看不见,猪咬了你了咋办,在猪圈里磕了碰了咋办?”

“咬了碰了都不要你负责。”郭大荣赶紧回应道。

可老杜仍然摆手摇头,他不想惹这个麻烦。

老杜的拒绝并没有打消郭大荣学艺的决心。他转身小声问陪同他一起来的表弟:“你帮我看看,猪场师傅手里有没有夹烟?”“有烟。”“那好,有搞头。你帮我去旁边商店里面买一条最贵的。”

拿着表弟买来的一条烟,郭大荣摸索着进了老杜的房间。“不是跟你说了吗,让你赶快回去,你进来干嘛?”见到私自闯进屋的郭大荣,老杜略显气愤,边吼边把脚边的凳子踢向郭大荣,让他坐下。

“杜师傅,我但凡有点出路,就不会死皮赖脸缠着你。你看,我眼睛也瞎了,别的钱也挣不了,家里现在还欠几万块的债,孩子即将上学了,不学点门道,挣点钱,一家人真没法活了……”

郭大荣说完,养猪师傅半天没说话。郭大荣知道,这表明自己学艺还有戏。

于是,他边摸索着向养猪师傅靠近边说:“杜师傅,你就可怜可怜我,收了我吧。我真的想学好这门手艺,回去养养猪,挣点钱……”

越说越激动,郭大荣突然哐当一声,双膝跪地,双手紧抱养猪师傅的膝盖,边哭边说:“你要是不收我,我真是没有出路了,我只有死路一条……”

郭大荣的真诚打动了老杜,他决定收下这个特殊的学徒。

之后,郭大荣吃住在猪场。每天,他通过手摸索来感知猪的生活习性。也正如养猪师傅开始预言的,被猪咬伤和磕碰致伤,郭大荣全部都经历,一种痛也没少受。

15天,郭大荣凭记忆,学会了防疫技术和养殖要点。

临走时,师傅对他竖起大拇指:“你是个下力人,能成事。”

回家后,郭大荣让妻子买回10头小猪仔。第二年,这些猪一个都没死,顺利长成了肥猪卖了2500元。拿着这笔钱,郭大荣激动不已。

他淌着泪把钱交给了妻子:“我4年没抽烟了,你去给我买一包吧。”曾经最烦他抽烟的妻子也淌着泪,把最好的烟给他买了一整条。

后来,郭大荣的猪场逐渐扩大,发展到年出栏近百头的规模。

正在家境逐渐好转的关口,一场全国性猪瘟,让他家再次陷入困境。

那一年,他家养了七十头猪仔,已经长到了一百四十斤左右。“有一天,猪不怎么进食,躺着直哼唧。我让老婆帮我看看,猪身上有什么异样,她说猪下腹部有红点点。我知道,不好了,猪得了附红体病。”郭大荣赶紧请兽医来,兽医检测结果是,猪得了附红体和蓝耳综合症,简称猪瘟。

当晚,郭大荣家的猪死了六头。

“和老婆把猪抬出去深埋时,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绝望,它们都是我一把手拉扯大的,这样突然死掉,我真的心如刀绞。”回忆起埋猪的经历,郭大荣脸上略过一丝悲凉。

那场猪瘟,郭大荣亏了七万多块。

之后两年,郭大荣停养了两年。“那两年没养,一是为了让猪圈彻底消消毒,更重要的是,我当时真没钱去投资养了,需要在种烟叶上攒点钱后,再继续。”

那些年,郭大荣在养猪的同时,也在种植烟叶。

郭大荣在种烟叶过程中

发生了哪些故事?

下一篇继续......

郭大荣的前半生:种烟叶(上)

“说实话,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也想到过放弃,但倔强好胜的我,说服不了自己这样,所以,只能咬牙坚持,一步台阶一步台阶往上迈。”郭大荣如是说。

郭大荣的猪场发展到年出栏近百头的规模时, 他又有了新的想法:种烟叶。

“你能下田种地吗?”1997年,当郭大荣申请要种植烟叶时,店垭镇烟草公司技术人员疑惑地问。

“我在这生活了几十年,一草一木都很熟悉,种地没问题。”郭大荣回应道。“可种烟,烤烟都是技术活,你这眼睛看不见……”技术员追问到。

“我有大脑,我用手慢慢摸。我老婆也有眼睛,我们俩一起干,肯定可以。”见郭大荣决心大,烟草公司决定让他试种三亩。

育苗、制钵、移栽、下大田、处理苗情,郭大荣每一个环节都不厌其烦地向技术员请教。烟苗终于顺利下地,郭大荣开始筹备烤烟炉。

郭大荣让老婆到家周边找黄土最多的地,然后开始一背篓一背篓地往家里背。“我还清晰地记得,黄土地到我家是105步。开始背的时候,我肩膀不太适应,勒的生疼,一天只能背十多背篓。慢慢地,增加到二十背篓。”郭大荣回忆到。

连续一个月,郭大荣背出一个烤烟房的黄土量。

烤烟炉建好了,郭大荣也迎来了最难掌握的烤烟环节。当时是土炉,掌控烤烟环节中的温度和湿度,是非常难把握,尤其对一个看不见温度计的盲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第一炉,郭大荣和老婆没等技术员,自己按照技术要领提示烤了3天3夜。可当郭大荣把炉门一看,全是黑的,老婆当即就哭了:“这可怎么办?你说我们这三亩地要是还种玉米,多少还能收五六百斤,吃粮不用愁。这下连粮食都没了……”

“不是只烤了一炉嘛,就当是做实验了,下一炉会烤好的。”郭大荣安慰道。

第二炉开始,郭大荣请来发小王志鹏,让他指导自己。两人睡在烤房边。每到关键环节,郭大荣就脱掉上衣,钻进烤房,用身体感受烤房温度,用手感受烟叶湿度,有时5分钟,有时10分钟,然后出来让王志鹏对应温度计。5天5夜后,开炉一刹那,郭大荣听见妻子的惊呼:“老公,满屋的‘黄金’呀!”

烤出的“黄金”,郭大荣和老婆黎荣梅需要一背篓一背篓地背去卖。

从郭大荣家到烟叶收购站18里路。晴天还好,下雨天,这段泥泞路,走起来异常艰难。有一次,郭大荣背了六十斤,黎荣梅背了四十斤烟叶到烟站卖。由于地太滑,拽着黎荣梅衣角前行的郭大荣突然摔倒。这一摔,连带前面引路的黎荣梅直接也摔倒了。

带着满身的泥和带泥的烟叶,郭大荣夫妻俩八点赶到了收烟站。这18里路,他们走了3个小时。

就靠这一背篓一背篓地背,郭大荣家三亩烟叶卖了4000多块。

“跟我们结账的时候,烟站的负责人给了我一个评价,种烟叶不分什么人,谁都可以种。”郭大荣说。

第二年,他们烟叶面积增到4亩。之后,他家种烟面积逐年增加到10亩。

随着种烟时间的积累,郭大荣凭知觉感受温度和湿度的误差越来越小。他的“皮肤测温法”,口报的温度跟实际温度误差不超过1度。这个技能连妻子都不得不夸奖:“还是你有板眼!”

郭大荣的前半生:种烟叶(下)

“我眼睛瞎了,别人付出一份努力,我就付出十倍百倍的功夫,我相信,我也能达到同样的水平。”郭大荣说。

“他当时签下35亩的种植合同,我真是没想法……”说起当年签约的事情,保康县店垭镇烟草站技术员王平还记忆犹新: “以前只听说过他种烟,烤烟的传奇故事,一直不太相信,那一次,我算是信了。”

那是王平来店垭镇烟草站工作的第一年,也是他第一次见郭大荣。

“这次村民们签约的情况怎么样?”见到王平来签订种烟合同,郭大荣问道。“跟你说实话吧,大家都不愿意签,你也知道,今年的收益不太好……”王平回应说。

“嗯,是不好……”郭大荣突然陷入了沉默。

“我知道,你估计也不想,我能理解。不过,我们烟草站有种植任务,希望你还是能继续种……”王平打破了沉默。

郭大荣没有吭声,又是一分钟的沉默。

“我想扩大种植面积……”郭大荣的话让王平很是意外,王平顿时对眼前的这个盲人心生敬畏。

“一般农民都只追求眼前利益,今年效益不好,明年就不种了。他不一样,他说今年不好,明年可能就好了。作为一个眼睛都看不到的人,真的,能有这种想法,太有魄力了,了不起。”王平啧啧称赞。

当天,郭大荣签定了35亩的种植面积。

可谁都不知道,种这35亩烟叶,郭大荣手上的钱根本不够。

“那时候我手里没有租地的钱,村民的租地费都是赊着,第二年卖了烟叶才给的。”郭大荣回忆道:“那天签完约后,我就和老婆挨家挨户地租地去了。开始,大家都不租我。为啥呢,我们这那时候还没兴土地流转,他们怕我种烟万一失败了,拿不到田租费。他们的担心我能理解,毕竟种玉米虽说赚不了钱,但收个五六百斤玉米没问题,我这要是种亏了,他们是两头空…”

那晚,郭大荣流转到了35亩种烟地,靠的是他多年积累的信誉。“我跟他们说,租地的费用,年底才能给。如果到时候种烟亏了,不要紧,我有那一栋房子,我卖房子也要把钱付清。”

“其实,我当时承包下35亩,心里不是完全有底。”回想当初的决定,郭大荣解释道:“种烟是靠天收,天干、连阴雨都会影响收成。同时烟草行情也影响收入。但这么多年种烟经历告诉我,只要自己勤快点,努力把地里的烟种好,把收起来的烟烤好,结果都不会差。”

天道酬勤,2015年,郭大荣家挣了十多万。

之后,郭大荣开始扩大规模化种植面积,效益还不错。

靠着养猪种烟的积蓄,2016年,郭大荣花了24万,建了私有的第一个三连体烟霸。

“你知道吧,这个烤霸非常厉害,温度湿度都是电脑控制,温度高了低了,湿度大了小了,它都会报警提醒,非常的方便。”说起这个设备,郭大荣是满脸的兴奋。

这个烤霸,让郭大荣经过多年苦学的“皮肤测温法”失去了用武之地,他需要学习新的技能。

烤霸是通过控制盘上的按钮来设定温度和湿度,一个按钮同时设定温度和湿度两个数值。对于正常人来说,操作这个并不难。

“比如说控制盘上的1,设定温度时,按的是它,设定湿度时,按的也是它。温度湿度切换需要通过确定键来转换。”郭道坤边度操作边说。

然而,对郭大荣,这个操作困难重重。

“我爸看不到,按键又没有语音提示,就只能靠着记忆,记住每个健的位置,同时确保按键切换准确。按错一下,就毁了。”郭道坤说。

这个技能,郭大荣学了四个月。

“设备是人做的,做出来也给人用的,我虽然眼睛看不到,但绝对能操作。”郭大荣自信地说。

烤霸让烤烟过程更便捷高效,郭大荣对种烟叶信心满满。2017年,他种了60亩烟叶。

地种多了,郭大荣就把村民许忠莲等14个贫困户喊到自家作工,每年仅支付的务工费就近8万多元。如果有人也想搞种植,他还免费提供技术指导。

“这几年我年年都在他家打工,最多的一年就挣了八千多块,要不是他搞烟叶,我哪挣得到这些钱喽。”贫困户许忠莲说。

2017年底,许忠莲领了大几千打工费,但还是忧心忡忡。

(未完待续......)

郭大荣前半生:“自己活下去,也要帮助别人”的致富观

“我压根就没想能过上现在的日子,当初一心只想活下去。没想到,走着走着,能走这么远,不仅自己能活,还能帮助到其他人。”郭大荣说。

2017年底,许忠莲领了大几千打工费,但还是忧心忡忡:“他家烟叶去年亏了七八万。”

2017年持续的连阴雨,导致郭大荣家很多烟叶都腐烂在地里,60亩烟叶地只抢出了3万多块,村民的误工费都不够给。

“儿子,我跟你商量个事,你把你的车借给我用三年,三年后我一定还你一个全新的。二十万以下的车,随你挑。”郭大荣跟儿子商量着。

最后,郭大荣把儿子的车卖了,付了村民们的务工费。

“我爸卖车我没意见,但我想的是,这些钱自己攒着,娶媳妇的时候用。”26岁的郭道坤道出了心里话。

“我当初答应过他们,干完活年底结工资。他们都靠着这个钱过年。我既然答应了,就一定要做到,”郭大荣说。

许忠莲担心,郭大荣去年亏那么多,今年不再种了。年后,她跑到郭大荣家,试探性地问老郭:“今年你还种烟叶吧?要是不种了,我们这些人,都不知道能到哪去挣钱。”

“你放心,一定会种的。”郭大荣坚定地回应着。

“亏了那么多钱,我想今年少种点,他不干,说我不种烟,周围那些不能外出打工、年老体弱的邻居怎么办?我多种一天,他们就多挣一天的钱。”郭大荣的妻子黎荣梅无奈地说。

今年,郭大荣又种了五十亩烟叶。”

虽说比去年少种了十亩,黎荣梅却更忙了。“去年亏了,家里欠下不少债,请不起做饭的,我现在是做完地里的活,回来还要给工人们做饭。说实话,经常累的都不想动。”黎荣梅边切菜边说,她的颈椎正贴着止疼膏。

不仅妻子,当初儿子对郭大荣的决定,也很是不解。

“你看你还要种那么多烟干嘛,虽说年年种几十亩,可最后落到手的都没多少,大多数都给工人付工资了,今年还亏了……”郭道坤几次埋怨老郭。

“儿子,你现在不懂,等你到了我这个年纪,就懂了。人啊,做很多事,不能光想着自己,也要为别人着想。我种这么多地,不光是为了我们一家,还要考虑周边的邻居,他们也需要有打工的地方……”郭大荣向儿子解释道。

最终,郭大荣说服了儿子。但他知道,儿子并不能完全理解他。“我这一路走过来,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也得到过很多的帮助,尤其是村民,政府。可以说,没有他们,我走不到现在。”

“我眼瞎的头一年,邻居们看到,别人家土豆都种上了,我家还空着。就主动跑过来,义务帮我。还有,我家卖猪,他们都是长年免费帮着捉……”这些事,郭大荣铭记在心:“我有困难时,人家都主动帮我,我有能力点,就要报恩。”

郭大荣自费7万元修建了村里的蓄水池,村民们遭遇干旱时可以免费取水。他还自己出钱平整1公里多的山路,方便大伙儿出行。

今年,郭大荣家五十亩烟叶长势不错,就是地里水分不足。前几天的一场暴雨,让郭大荣喜出望外,听着院外哗啦啦地雨水声,郭大荣高兴地说:“下的是都是钱啊。这下地里水足了。要是之后天气不出意外,今年烟叶收入十万块不成问题。”

虽说今年能挣钱,但郭大荣还是忧虑:“这里的地种了二十多年了烟叶,土质都不太好了,需要换个农作物种种。”

郭大荣跟扶贫工作队多次交谈过,商讨更换产业的问题,包括种蓝莓,猕猴桃等。最终,因土质检测不合适种,放弃了。

郭大荣还在不停地寻找着适合的产业:“我理想中的生活是,我们村里有一个产业,留守的人都能来打工挣钱,家家都过上有房有车的富裕生活。”

【记者采访手记:我眼中的郭大荣】

所谓的岁月静好,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谁都不是天生的坚强,只是有些人生来,上天都没给他软弱的机会。我真心希望,郭大荣不要永远是硬汉的形象,能有让自己软弱的机会。

55年的人生历程,郭大荣经历了很多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但他都能坦然处之。

【郭大荣的手】

郭大荣的手有两个特征:没有指甲;手背皮肤枯黑。

郭大荣的手指甲永远都是紧贴着手指头肉。“我手指甲从来没剪过,但从来都留不住,长出一点就磨平了。”郭大荣淡淡地说。

郭大荣的手背是枯黑的,尤其是烤烟那几个月。

“别人烤烟,手最多是红点,我儿的手是黑的。”郭大荣74岁老母亲心疼地说。

“别人往烟炉里加煤,都是用铁锹送,他是用手,一块一块搬进炉子里。每年刚开始烤烟,炉口位置记得不是很精准,他的手经常会被烫着。说实话,看他被烫缩手的那一瞬,心里真不好受。”店垭镇烟草站技术员王平说。

“现在还好点,用的是砖炉,最多加煤时烫着。原来土炉烤烟时,经常是烤着烤着,炉里会出现了裂缝,炉里100多度,他都钻要进去,摸着补这些裂缝。”郭大荣老婆黎荣梅说。

“这有啥,我在死亡边上都转过几次了,不算个事儿。”郭大荣摸着手背,平静地说。

【郭大荣濒临死亡】

失去双眼后,郭大荣两次触摸过死亡线。

“我从这个台阶上掉下去过,当时扛着一颗树桩,树桩摔下时,树头朝下扎下来,落在我身边。要是稍微偏一点,我就被扎死了。”讲述那次经历,郭大荣还微笑地说着自己运气真好。

当天,郭大荣扛着树桩往家赶,因为着急回来忙别的事,他踏了空,从两米多台阶上摔了下去。

还有一次,郭大荣家从他家烤烟房上摔下来,把炉子砸烂了。

“当时,我正在烤房里挂第三层烟叶,突然脚踏了空,就径直摔了下来。听到我哐当的一声摔下来,我老婆就哭了,喊着,天塌啦,这摔死人啦。落地一瞬间,我头是蒙的,等缓过神后回了句,老婆,别哭,还没死呢,不要喊了,过来扶我一把。”说起那次经历,郭大荣哈哈大笑。

【郭大荣抽烟】

郭大荣从不喝酒,但喜欢抽烟。

“我抽烟,不是有烟瘾,而是为了排遣寂寞。”郭大荣解释道:“抽烟的时候,可以让我感到不那么孤单。同时,烟能让我集中思考,想问题的解决办法。”

“ 一株烟分三批次烤,底层的烟叶烤五天五夜,中间八天八夜,最上面十天十夜。每烤一批次,我基本都不敢睡觉,时时守在烤炉前。这时间怎么熬,就靠抽烟。”郭大荣说。

【郭大荣的价值观】

“别人都说我傻,摩的师傅载我,把我摔了,我还自己出钱。我认为别人好心载你,也不是故意要摔倒,你怎么能要人家出医药费呢。”郭大荣说。

那一次,郭大荣跟老婆从镇上往回赶,乘坐一辆营运摩的。师傅车没骑稳,三人摔倒了。摩的师傅带他们俩到医院检查,医生开了一百多块的药,郭大荣坚持要自己付。同时,他还要求老婆付了师傅二十块摩的费。

2014年,郭大荣主动找到村干部,要求退出低保。村干部不解:“你的情况符合政策,给钱你还不要?”郭大荣连忙摆手:“我还能做活,日子得过,应当把低保让给更困难的人。”

“对于真正贫困的人,给10块钱就是多。但对于能过日子的人,给100块钱还嫌少。”这是郭大荣对扶贫的理解。

当年,郭大荣退出低保后,大林村对低保户进行了新的评定。48户低保户,取消了21户。被取消的21户,没有一户有怨言。

【我眼中的郭大荣】

郭大荣总说自己生来就是苦命的人,苦对他来说,是常态。他用坚硬的外壳去保护自己,他不愿意别人把他当成弱者去同情,他要争取正常人应有的尊严。所以,他倔强地活着,付出着上百倍的努力。

“面对挫折的时候,你有想放弃的时候吗?”我小心翼翼地问,生怕刺痛他。他沉默了一会,叹了口气:“咋没有,有时候真想往下坠,不这么好胜,但最后还是说不服不了自己,逼自己往上迈。”

我心抽动了一下,突然想到,前一天采访他妈妈,他妈妈说儿子活得真辛苦时,他坐在角落里,默默地抹去空洞洞眼窝里流出的泪水。

那一幕,每想一次,我都想痛哭一场。

记者:望丽红、李宗德
编辑:彭梦迪 / 校对:苏琦琦
责编:姚城 / 审核:曾雄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