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开启“双水双绿”做大做强水稻和水产产业新篇章

为促进稻田种养产业迈上新台阶,实现可持续发展,扩大并充分释放潜在效益,我省提出“双水双绿”理念,在稻田种养中协同发展“绿色水稻”和“绿色水产”,做大做强水稻、水产“双水”产业。我市将用三年的时间,建设50万亩“双水双绿”基地

南漳武安镇陈家集村,当地利用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全面推广稻田养虾模式。站在田埂上放眼四望,新插的秧苗长势喜人,成群的小龙虾,在秧苗间的空隙里爬行、嬉戏。



南漳县农业局副局长刘福权告诉记者,稻秆腐烂促进水体浮游生物生长,为虾子提供天然饵料,同时虾子的排泄物为秧苗提供有机肥料。

在稻田养虾模式下,水稻和小龙虾得到互利共生。更重要的是,从产出效果来看,水稻和小龙虾实现了一加一远远大于二的效果

南漳县陈家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员工秦仕强说,每亩田的虾池子产量是300斤,平均价格是25块钱一斤,光虾子这一项收入在7500元/亩左右。

由于小龙虾的存在,水田里严禁打农药,所以这种模式下产出的稻谷是绿色、无公害的,价钱自然很给力可以轻松卖到一块五一斤。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农村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我省实施的“双水双绿”稻田种养模式,正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所谓“双水双绿”,就是让“绿色水稻”和“绿色水产”协同发展,做大做强水稻、水产“双水”产业,做优做特绿色稻米、绿色小龙虾等“双绿”产品,让生产过程来洁净水源,优化环境,真正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富裕、乡村美丽的目标。在稻田养虾的基础上,今年,南漳还诞生了首家专门从事稻田养蛙的合作社。武安镇安乐堰村的郑涛,成了全县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南漳县富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郑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田的青蛙产量在3000斤左右,市场价在15元,也就是说一亩地的收入在45000元左右,加上水稻的收益,再减去各种成本,平均一亩田的纯利润在26000元左右

除此之外,养殖的青蛙大量上市后,就不会再有人去捕捉野生青蛙,从长远看,稻田养蛙对生态保护具有积极作用。除了稻田养虾和稻田养蛙,今天,在我们襄阳,稻田养蟹、稻田养鳖等“双水双绿”稻田种养模式,也在迅猛发展。按照规划,未来三年内,我市的“双水双绿”基地将达50万亩

记者:刘尚坤

编辑:孟子君 / 校对:大华

责编:姚城 / 审核:曾雄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