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话民俗》之二 端午雄黄 配酒“飘香”

  黄酒是襄阳的地方特产,襄阳盛产黄酒。到了端午节,不少老襄阳人还有喝雄黄酒的习惯,家里的老人也要把雄黄酒点到孩子的额头上,起到驱除蚊虫的作用。今天,我们来说说雄黄酒的事。

  端午节前夕,渔梁洲一公司把樊城老居民请了过来,给大家讲解雄黄酒与端午节的源渊。史料记载,雄黄,早在东晋时期,著名医药学家葛洪著作的《抱朴子》就有了记载,说的是四千多年前,我们的始祖轩辕黄帝上山采药时,发现药材傍边竟然有蛇虫护守着,他采不到药,没有办法,然后请教了一名仙人,把雄黄带到身上,蛇虫就不能近身,黄帝就按他的交待,带着雄黄去采药,最终成功了,把蛇虫避开了。

  让人们记忆犹新的还有影视剧《白蛇传》,传说在南宋绍兴年间,有个修炼一千年的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作美丽女子叫白素贞,他们在杭州西湖相遇后,同舟避雨,最后结为夫妻。

  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屈原投江之后,一位老中医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药晕蛟龙,保护屈原,一会儿,水面果真浮起一条蛟龙,人们把它扯上岸,抽了它的筋,剥了它的皮,这样屈原就不会受到蛟龙的伤害了。传说毕竟是传说,但到了端午节喝雄黄酒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民俗专家介绍, 到了端午,气候炎热,蝇虫飞动,毒气上升,疫病萌发,人们在射五毒的时候,就通过饮用雄黄酒来驱赶蛇虫。

  民俗专家介绍,雄黄酒一般配是的白酒,而黄酒是襄阳的特产,老襄阳人的雄黄酒都是用黄酒配置而成。 家住樊城的黄大伯至今保持着端午做雄黄酒的习惯,他介绍说,在四五十年前的端午节,因为喝雄黄酒的人太多,商家还出售雄黄酒。

  中医介绍,作为中药材的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所以古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

  到了清代,人们已经意识到雄黄的毒性,危害比较大,喝雄黄酒就慢慢适量了。

  后来,在端午节做点雄黄酒,只有成人少量饮用,家长只用雄黄酒在孩子额上画个“王”字,这种风俗称为“画额”,是老人对孩子健康的一种期望。

  如今,喝雄黄酒的人越来越少,特别是食药部门加强对雄黄的监管后,做雄黄酒的人也少多了。民俗专家介绍,虽然端午喝雄黄酒的人少了,但人们在端午节里佩香囊,门前挂艾蒿的驱蚊虫习俗一直沿袭到今天。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来的传统,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以及赛龙舟、喝雄黄酒、吃咸蛋、包粽子等习俗,让人们在这天有吃的、有看的、有听的、有说的,极大丰富了这个这个节日的文化内涵。以至于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它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记者:汪洋 / 编辑:姚喻

校对:孟子君/ 责编:周群 / 审核:曾雄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