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十年后,襄阳的他们有话要说…

5月12日是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和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日。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市的救援力量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参与救援。十年过去,救援的一幕幕场景仍然历历在目。近日,襄阳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了两名当年参与救援的人员,倾听他们背后的故事。

国网襄阳供电公司检修分公司的马永平和夏帮强,是最先参与汶川地震救援的人员之一。2008年5月14日晚上8点10分,刚下班回家的马永平和夏帮强,突然接到公司打来的紧急电话,要求他们迅速组织人员和装备赶赴绵阳天明变电站抗震救灾。当晚9点,由60名供电检修骨干组成的第一批急救援队,迅速集结完毕,连夜启程奔赴绵阳。

图片来自网络

为了不给当地政府以及兄弟单位带来困难,他们带足了矿泉水、方便面以及煤气坛,确保其正常生活,经过二十多个小时的日夜兼程,第二天按指定时间到达了这次受灾较为严重的绵阳辖区——天明变电站。

到达现场后,倒塌的楼房,散落的瓦砾、设备让人痛心,回忆当时看到的场景,马永平和夏帮强仍会眼眶泛红。因为天明变电站担负着上游两座大型水电站电力外送的重任,属于枢纽变电站。如果不及时恢复供电,不仅绵阳三分之一地区无电可用,也可能给其他救援抢险人员带来极大的不便。

马永平说,由于受灾严重,他们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抢修,每个人一天都要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再加上余震不断,不仅时时要注意排除滑坡、下雨、泥石流等次生灾害,还得对自身是否安全进行判定,晚上轮班休息的时候从来不敢关灯睡觉。夏帮强回忆,在抢修过程中经常有余震发生,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发生了6.5级余震。除了余震,他们还面临着堰塞湖的威胁,当时唐家山堰塞湖就他们驻地的上游,随时都有溃坝的危险,如果发生溃坝,他们要及时撤离驻地。

经过半个月的努力,他们先后完成了四座变电站抢修工作,及时恢复了灾区供电,为灾民安置和救援提供了重要保障。

汶川大地震十年过去了,当年参加过那场惊心动魄大救灾的员工,至今没有忘记汶川,没有忘记那里的人们。一转眼,十年过去了,他们也祝福汶川,希望汶川变得越来越美好。

记者:王晖 通讯员:钱斌 / 编辑:李玲敏 / 校对:彭梦迪

责编:姚城 / 审核:曾雄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