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号到21号,国家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专家组,第四次来到南漳县和宜城市,为白起渠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搜集资料。据介绍,今年元月五号,国家水利排灌工程遗产评审时,白起渠在全国百名水工程中,名列第四名。今年8月,将代表中国赴加拿大参加2018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国际评审。
在荆山山脉中,有条发源于保康县马胡垭的河流,经过崇山峻岭之后,流进南漳县武安镇,它就是南漳县四大河流之一的蛮河。蛮河全长188公里,流域面积3244平方公里,自然落差1080米。公元前280年,秦国发起对楚国的战争,然而白起大军围了楚国都城却久攻不下。
就在白起犯愁时候,滚滚蛮河水让他有了灵感,多次考察后,白起决定引用蛮河水,以水代兵,攻打楚国都城鄢,也就是今天的楚皇城。公元前279年的一天夜晚,白起让将士们打开渠首,蛮河的水和白起渠周边的堰塘的水汇合一起,冲向楚国都城鄢,都城被攻破,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鄢郢之战。白起因为破城有功,被秦昭王封为武安君,毗邻白起渠渠渠首的一个镇从此有了武安镇的称呼。
水利专家介绍,蛮河水成就了白起渠,白起渠原本是战国时期修建的军事水利工程,秦国一统天下后,周围农民用它灌溉农田,“战渠”由此变为灌渠,在后来的一千多年,白起渠几经兴废。史料记载,唐宋时期,朝廷曾5次对白起渠进行了较大规模地修整,明代中期以后渐渐废弃。
1939年,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驻防宜城后,看到百里长渠成了一条水流不畅的废渠后,电请省政府疏通白起渠。尽管在1940年张自忠血洒宜城长山,省政府还是采纳了张自忠的建议,1942年长渠复修工程破土动工,终因时局动荡未能修成。为了纪念张自忠,当地政府把长渠改名为荩忱渠。
新中国成立后,省政府决定重修白起渠,从1950年1月到1953年1月,南漳,宜城两地投入四万劳力,动工修复。因为白起渠部分地段是沙地,漏水严重,从1986年到1998年,水利部门先后对白起渠不同地段进行硬化。
水利部门统计,白起渠沿线的水库堰塘达到两千五百多座,这就是多源引水,长藤结瓜效应。它灌溉面积30.3万亩,灌溉南漳宜城11个乡镇,年均粮食产量2.5亿公斤,为襄阳市成为长江流域粮食过百亿斤大关做出了巨大贡献。
史料记载,古时白起渠有几十个“水门”,层层“把关”,用水时就近抬高水位,直接灌溉。唐宋时期,白起渠内设了4个大型节制闸,将灌溉区分为4段,关闭闸门即可抬高水位,自上而下分时轮灌,就近供水,这就是“分时轮灌”。水利专家介绍,直到今天,白起渠仍然采用古时“分时轮灌”技术。
从公元前279年至今,白起渠已有2297年的历史,因为它全长49点3公里,也称为百里长渠,是湖北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比都江堰要早23年,比郑国渠要早33年,比广西的灵渠要早65年,号称华夏第一渠。
“武安南伐勒齐兵,疏凿功将夏禹并。”唐代大诗人胡曾的一首《咏长渠》道尽了白起渠自开渠以来科学,历史与文化价值。“疏凿功将夏禹并”,这说的是他(白起)修长渠的时候,用疏和凿的办法,疏是疏通,凿是疏凿宽,他功劳可以与夏朝的大禹相提并论。
据了解,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并称世界遗产。它评审有两个硬条件,一是必须是百年以上的水利工程,二是至今对社会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家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专家组认为,白起渠的科学价值,文物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全国少有。经过层层选拨,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广西的灵渠以及本市的白起渠在全国入围,等待今年七月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专家的验收。申遗专家介绍,如果这次申报能够成功,将填补襄阳世界遗产的空白。
记者:汪洋 / 编辑:李玲敏
责编:姚城 / 审核:曾雄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