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骄傲!2017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发布,咱襄阳上榜~

好消息!又一个重量级榜单出炉

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发布

武汉位列第10名

宜昌、襄阳

分别位列第65位73位


在“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上,北京、上海分别以92.88、90.38的高分蝉联冠亚军,广州以84.34分蝉联季军,深圳、天津、成都、杭州、苏州、重庆、武汉分列第4至第10位。前10位城市连续三年保持不变,表明城市十强格局趋于稳定。

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指标体系包含经济和非经济(软经济)两大系列指标。其中经济指标由GDP和居民储蓄两部分构成,占比61.8%,非经济(软经济)指标由科教、文化、卫生、生态环境四部分构成,占比38.2%,可以全面、科学地衡量一个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综合发展水平。

完整名单见下☟☟

除了发布百强城市总榜单,华顿经济研究院还依据储蓄、公共财政收入、消费、工资、固定资产投资的总量指标(占比61.8%)和人均指标(占比38.2%),发布百强城市单项排行榜,体现了城市既要做大,更要做强的发展导向。

1
居民储蓄最高的十大城市为: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佛山、苏州、西安、天津。

2
财政收入最高的十大城市为:

上海、北京、深圳、天津、苏州、重庆、杭州、武汉、广州、宁波。

3
消费力最强的十大城市为:

广州、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武汉、深圳、长沙、苏州、沈阳。

4
工资水平最高的十大城市为: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杭州、苏州、南京、重庆、成都。

5
固定资产投资最高的十大城市为:

天津、重庆、武汉、长沙、青岛、合肥、郑州、东营、无锡、南京。

武汉、宜昌、襄阳,

这三座城市到底有何魅力?

快随小编来看!

武 汉

百强城市占据国民经济大半江山

是未来振兴经济的主战场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武汉更是义不容辞!

那么,我们大武汉到底有什么实力

能够挤进前十呢呢?


中部地区经济担当

我国中部地区包括

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

武汉是我国中部开发最早的地区,

早在2010年,国务院就批复

武汉市为中部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

而今年大区域的中心城市共有4个,

武汉是其中之一。

武汉GDP一直保持极速增长

到2020年,武汉城市圈将成为

中国内陆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

武汉是全国第一机遇之城

武汉是一个飞速发展的城市,充满了种种新的机遇。不光创业成本比较低,还有“百万大学生留汉计划”、“青桐计划”、“十百千人才工程”、“黄鹤英才计划”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简直是属于想闯出一片天的有志者的天堂。

武汉被国家点名列入“超大城市”


根据该标准,此前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为超大城市,而根据新公布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武汉也被列为超大城市。

大武汉有辉煌的历史,曾经是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商埠。最近几年致力于武汉城市圈的建设,又处于长江经济带这一国家战略“龙身腰眼”的重要位置,武汉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跻身超大城市,武汉下一步的发展,要多把眼光瞄准挑战性的一面,使城市越来越现代化、越来越宜居,更有吸引力。

武汉拥有着世界级的长江主轴

长江主轴概念的提出,再一次让武汉与长江共同碰撞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崭新火花。

依托长江轴线的发展,塑造两岸优美宜人的景观,使人们能够在生活中处处发现城市的细节之美、大气之美、精致之美,使生活、生产和我们的城市景观和谐相融。

武汉拥有着世界第一绿道

国内首条城区内5A级景区绿道。东湖绿道一期全长28.7公里,串联起东湖磨山、听涛、落雁、渔光、喻家湖五大景区的东湖绿道,由湖中道、湖山道、磨山道、郊野道4段主题绿道组成;二期总长73.28公里,包括环郭郑湖绿道、环汤菱湖绿道和环后湖绿道三大部分,串联磨山景区、听涛景区、落雁景区、武汉植物园以及马鞍山森林公园等生态旅游景区资源。

鸟瞰全景,蜿蜒绿径徐徐展开;身入其中,秀美山水引人入胜,这就是“藏身”大美东湖的东湖绿道。

武汉交通发展速度全国第一

武汉的地铁的发展速度“前所未见”!从2012年开始,每年至少开通一条,而今年底,有“最长地铁线路”之称的6号线也即将开通。

不光如此,武汉高铁也发展迅速,成“米”字形,坐高铁一天之内能到全国至少20多个城市。

而天河机场,吞吐量也极大,不仅国际航线不断增开,T3号航站楼投入使用,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武汉人都可以说走就走了!

武汉拥有着全国第一的大学生数量

武汉是被称为大学城的地方 ,有全国知名学府武大、华科、地大等等。高校数量多,随之而来的大学生也多,数量居全国第一。高达107.38多万的学生人数,为武汉增添了不少新鲜的血液。

宜 昌、襄 阳

GDP名列前茅

近年来,两地的GDP总量在我国中部除省会外的城市中,一直名列前茅。

(▲图一 2011-2016年襄阳和宜昌GDP总量)

宜昌、襄阳进入自贸区时代

中国(湖北)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由武汉、宜昌、襄阳三个片区组成,宜昌片区27.97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产业及研发设计、总部经济、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襄阳片区21.99平方公里,位于高新区范围内,选址内包括襄阳保税物流中心、铁路物流基地以及东风股份、康明斯等一大批优质企业和项目。

宜昌、襄阳人在家门口即可享受N多福利,主要涉及海淘、购物、买车、医疗、创业、就业、娱乐、旅游、游戏等方面。

智慧宜昌建设行动计划

目前宜昌在全国同等城市中率先建成了城市级云计算中心,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智慧政务体系、智慧网格全覆盖的社会治理体系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智慧民生体系。

宜昌、襄阳入选国家公交都市创建城市

宜昌、襄阳入选推进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名单,到2020年底前,达到创建要求的城市将成为“公交都市”!根据“公交都市”创建指标,将来无论市民在市区任何角落,都将实现出门500米即可乘坐上公共交通,5分钟内实现换乘!国家、省里、财政部门都将积极提供项目支持和资金支持。

宜昌得三峡之利 襄阳有工业之强

三峡工程繁荣了宜昌。宜昌在保障三峡工程、保护万里长江的历史使命下,产业结构呈现出轻重工业兼备、但以轻工业为主的特征,主要产业包括食品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先进装备和新材料产业。

并利用三峡翻坝运输带来的机遇,发挥其作为交通集散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物流产业。

如今,翻坝经济已成为宜昌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孕育出以旅游、交通运输为代表的第三产业。

汽车制造成就了襄阳。襄阳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工业上,犹以重工业最为突出。早期,在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支持下,襄阳培育出了以汽车制造为代表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在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电子信息和新能源汽车等方面,也取得了可观的进展。

目前,襄阳已吸引美洋、雅致、骆驼、国能等重点企业携逾200亿元的项目落地,东风俊风ER30、美洋E200等纯电动汽车相继下线。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人文

依托长江和三峡工程,宜昌开发出具有特色的自然旅游资源,如三峡大坝旅游区、三峡人家风景区等,在湖北省内可谓“一枝独秀”,成为省内旅游产业的一大龙头,其对旅游品牌的宣传,也成为省内其他城市效仿的典范。

襄阳以历史人文旅游资源为主,最具代表性的是 “三国文化”,并有古隆中风景名胜区、襄阳古城墙等特色资源。

生态方面襄阳也行动到位,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荣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集体林业综改试验示范区。

交通全面发展

宜昌则水、陆运输方式共存。近几年动车得到发展,宜昌成为连接武汉、重庆等西南城市的枢纽,交通地位明显提升。当然,作为长江中上游的分界城市和三峡工程所在地,宜昌最大的优势,当属航运。

2017年上半年,宜昌全市完成公路、水路客运量5966.4万人次,同比增长2.2%;铁路完成客运量520万人,三峡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02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3.2%、33.8%、46.0%。

(南船北马、七省通衢的襄阳)

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的襄阳,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的要道,境内不仅早有汉丹、襄渝、焦柳等铁路,近年来又发展汉十高铁、郑万高铁和蒙华铁路。这使襄阳成为省内仅次于武汉的第二大铁路枢纽,也是全国重要的铁路交通要塞。


编辑:王晓

责任编辑:周群

审核:曾雄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