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 襄阳人消费形态发生巨大变迁

  改革开放四十年,仿佛一幅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历史画卷,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脑海中。除了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人们消费娱乐也一天天出现新方式,一步步迈进了小康的美好岁月。

  刘再贵今年七十多岁,从十六岁起,跟放电影打了一辈子交道。虽然现在已经退休,但他还是配合电影公司需要,经常下到基层为大伙儿公益放电影。随着年纪增大,他不时也会想起年轻时候的放电影场景。

  根据年鉴资料记载,1979年,襄樊有放映单位730个,年放映电影186719场,观众15574万人次。放映收入650万元,发行收入289.3万元。到了八十年代,涌现出一批备受群众喜爱的电影:《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辽沈战役》还有《(我们的好总理)周恩来》、《父子老爷车》、《闪电行动》、《冰山上的来客》,抗美援朝的《英雄儿女》、《打击侵略者》、《神龙车队》、《上甘岭》。其中,光是《大上海1937》一部就放映2461场,发行、放映收入近40万元。

  七八十年代,并没有其他娱乐项目,电影盛行一时,排队买票占座看电影的场景让不少市民记忆犹新。

  一般厂里放电影是员工福利,可一传十十传百,十里八乡附近人们都闻讯赶来,经常围的是里三层外三层。小朋友们拿着凳子石头,在地上圈地,表示说这是我家看电影的位置。有的人开着拖拉机来,下雨就打伞来,前面的人坐矮凳子,后面的人就拿高点的凳子,站在凳子上看。屏幕在中间,屏幕的正反面都坐得有人,基本一场电影观众有好几百人。

  在那个精神生活相对匮乏单一的年代,物质生活也刚刚起步,一件的确良衬衣就算得上衣柜里的奢侈品。

  改革开放初期,对外开放带给人们大饱耳福的大事儿中,最绕不开的是甜歌皇后邓丽君。要听的好,自然少不了一台收录机。这个又笨又重的黑匣子,可是当时年轻人结婚聘礼必备的三大件之一。

  到了九十年代初,港台音乐爆发性冲进内地市场,四大天王、李宗盛、林忆莲等歌星成了人们购买磁带的主要关注点。同时,深受港台流行音乐文化影响,年轻人更是潮流触觉比较敏感。他们开始模仿那些明星,喇叭裤配上爆炸头,风靡一时。而同期,录像带在市场上自由泛滥,让电影行业出现下滑趋势。1993年,市文化局将樊城电影院、襄城电影院、光明电影院移交给市电影公司管理。

  改革开放让一大批新技术进入内地,改变了人们听音乐的方式。王小欣是个80后,也是个自由音乐人,至今,他的家中还收藏着大量磁带和碟片,以及录音机、随身听、mp3、cd机等,这一系列更新换代的音乐播放器产品。它们以轻盈小巧的身躯,方便携带的特点,轻松取代录音机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备受年轻人喜爱。

  2000年之后,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市区大型商场兴起,商业综合体也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人们的生活里。院线电影的崛起,加之人们经济越来越宽裕,愿意抽出空闲时间约上三五好友看场贺岁片电影,而听歌方式,也由个体在家听歌,演变成相聚在KTV,唱唱歌聊聊天。现在消费跟原来消费又不一样了,由原来分散性和不太集中的特点,转变成一个商业综合体,它的出现跟时代有紧密的联系。

  比如说襄阳的万达、沃尔玛、武商、天元四季城等。车往这一停,吃喝玩乐全在里面,不需要你在路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就能让自己玩的更舒心。

  年轻一代们在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便利时,也能体会到父辈那个年代的美好。

记者:汪优游 / 实习生:李诗洁 / 编辑:姚喻

校对:孟子君 / 责编:姚城 / 审核:曾雄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