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联、减、放、破”四篇文章!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持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

今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围绕“全国一流、全省示范”发展目标,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攻坚,持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环境。今年1至8月,全市公共资源交易项目1642个,交易金额305.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4.9%,节约资金12.34亿元。参加交易的企业达到3059家,其中外地企业2261家,市场活跃度进一步激发。

做好“联”字文章,让交易机会更加公平

大力推进市、县整体联动,做优做强市、县(市、区)交易平台。今年我市出台文件通知,规范县(市、区)远程异地评标,整合全市平台资源,明确要求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采用远程评标,每个县(市、区)全年不低于20场次,主场评委不超过三分之一,并且以市中心为主导开展了三地联评。此举既有效解决了县(市、区)专家资源少、评标质量低等问题,也解决了各地评标场所忙闲不均的问题,实现评标资源合理化利用,进一步提升了评标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了公共资源科学合理配置。

做大公共资源交易朋友圈。今年,我市牵头组织十堰、随州、神农架签订了《“襄十随神”公共资源交易合作协议》,制订了三年行动路线图,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交易标准、统一数据接入,构建“襄十随神”城市群合作共赢、共谋发展的新格局。

目前,“襄十随神”四地之间已累计合作交易项目27个,交易金额达到14.15亿元。同时,逐步扩大合作范围,与省内宜昌、荆门、恩施、黄石,省外合肥、大连、西安、三门峡等城市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大力开展“云评标”。

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完成远程异地评标120场次,交易金额达到89.98亿元。据介绍,这些远程评标的项目无一起质疑投诉、无一起因评标质量复评改变结果的现象发生。

做好“减”字文章,让交易成本更加低廉

全面推行全流程电子交易,大幅降低市场主体交易成本。除工程项目外,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政府集中采购、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正在组织编写政府分散采购示范文本,年内可全部实现网上交易。

据了解,市场交易主体从线下到线上,至少减少两项成本:一是纸质成本,以汉江城建集团为例,采取全流程电子化后,每参与一项工程投标可节约标书资料印刷成本1500元—2000元,一年可节约印刷费20万元;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则每年也可减少纸质档案资料20吨左右。二是差旅成本,据测算,外地企业每参与一项投标,如采取线上投标,可节约差旅费支出2000元—3000元。

全面取消投标保证金,让市场主体投标更轻松。为减轻企业负担,释放市场活力。今年4月,我市全面取消了政府采购工程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9月1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再次解放思想,鼓励将非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全部取消,不再代为收取投标保证金。据汉江城建集团介绍,仅此一项,月均少占用经营资金约300万元,每年可节约资金占用成本约25万元。

取消平台信息费,实现进场交易零成本。全面取消了中标企业平台信息费,每年减轻企业负担700余万元。市场主体参与竞标实现了零收费、低成本。

做好“放”字文章,让交易主体更加便捷

放开市场主体入库审核,改“核查制”为“承诺制”。我市将原来参与投标的企业入库从核查改为承诺,企业通过网上登录系统填报企业信息,各自对入库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负责,工作人员事后抽查审核提醒,企业随时随地入库,极大方便了企业投标。

据了解,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累计入库交易主体15117家。目前正在开发网上自动推送功能,未来,在信息发布、场地预约等16个环节可全部实现市场主体自动推送。

放开平台准入,从“应进必进”到“愿进能进”。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动作为,将所有行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组织的限额以下、非依法必须公开招标的项目,只要招标人(采购人)愿意,均可进入平台交易。此举发挥了平台公平公正透明的作用,降低交易的廉政风险。今年以来,自愿进场达183个项目,金额达4亿元。我市正在探索拍卖业务进中心,逐步拓展平台交易内容。

放开数字认证,从实体数字证书(CA锁)到移动数字证书(手机扫码)。针对传统的实体数字证书难以共享,需要重复购买,导致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今年6月,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联合新点公司开发了“标证通”,用手机中的APP代替传统CA锁,实现“网上申领”“空中发证”,远程“一键”获取下载数字证书。

新的移动数字证书(手机扫码)兼容各地CA公司的数字证书,支持同时持有多张证书,降低企业投标办锁成本,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市场主体零跑路”。目前,“襄十随神”城市群已实现了移动CA互联互认。

做好“破”字文章,让交易机制更加灵活

思想破“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实行“四早”服务(早联系、早进场、早招标、早公示),建立与政府投资工程的招标人定期联系机制,对重大项目、民生项目实行党组成员包保、科室专人对接。

今年7月,城区一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前期手续均已办完,后因招标人主管部门临时决定变更招标人主体,如果按照正常流程,重新变更主体,需要两个月左右。为此,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迅速启动“办不成一件事”工作预案,先让项目进场交易,招标人同时办理变更手续,待招标结束时,招标人再将手续和资料补齐存档,确保了民生实事项目如期落地。

改变传统模式,从线下走向线上,基本实现“一网通办”,从项目登记、企业入库、招标公告、递交资料、开标、结果公告等全部实现不见面网上办理。推进襄阳全域范围内政府采购网上商城建设,采购人可实现网上竞价、议价,使政府采购效率大幅提高、成本大幅降低、廉政风险大幅减少。据统计,1至8月,通过网上商城采购1000个,节约资金1812万元。特别是通过集中采购,建立了物业、公务车辆维修、加油、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等10个供应商目录,727家供应商入围协议供货,让采购人有更多选择。

管理破“旧”。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制订出台了《招标代理机构差错行为公示办法》《招标人差错行为公示办法》《投标人差错行为公示办法》《专家评委差错行为公示办法》,将交易各方主体的差错行为实时记录并在网站上公示。同时,对不良行为抄告行业主管部门、综合监管部门以及招标人,发挥平台“前哨”作用,有力净化了市场环境。

营商环境优化没有止境。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围绕公共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公平性,开发人工智能评标等交易系统,努力实现公共资源交易的数字化、智能化,全力打造汉江流域最优最大的交易平台。

编辑:尹梦媛

审核:李博 张进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