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上!高铁开通推动高校科研项目落地襄阳

2020年11月29日,高铁开通一周年,襄阳人的故事与高铁越来越密切。关注高铁时代,襄阳广播电视台推出融媒体特别策划《高铁上的襄阳人》,探访高铁时代里的襄阳生活轨迹。11月19号——27号,四路记者将通过四条高铁线路奔赴四个城市,融媒体直播、系列报道,讲述城市间的故事。

第一篇《高铁推动高校科研项目在襄阳落地》

近期,一座自动泊车立体库模型在我市亮相,吸引了不少市民关注。

该项目由襄阳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业研究院,从华中科技大学引进的科研项目,由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陈学东教授团队设计研发,车主只需扫二维码即可由机器人完成停车。

泊车机器人解决停车难

襄阳华科工研院副院长李波说:“因为停车难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由此工研院就跟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陈学东教授团队合作,因为陈学东教授是机械控制领域的专家,他团队里面有做机器人的,那么我们延伸出来的就叫泊车机器人,也就是一个行走的机器人,它在车辆下方可以把车进行举升,运动起来到车位,能够快速解决我们的停车问题。”

目前,该项目正与襄阳汉江智行、襄阳市中心医院等单位进行洽谈,下一步将把产品进行推广。

解决襄阳企业技术难题

一直以来,李波的工作就是联络华中科技大学科研团队,对接襄阳企业的技术需求。过去因为交通不便,每年襄阳的企业只能同华科开展两次交流活动,但真正落地的项目并不多,企业生产中面临的技术问题也难以解决。

为此襄阳市人民政府在2012年9月份的时候搞了个隆中对,跟华科签订了一个固定协议,来成立这个机构。

2019年12月,襄阳华科工研院正式入驻我市东津新区,伴随着高铁开通,大大缩短了武汉与襄阳的空间距离,也让襄阳本土企业迎来发展机遇。

在湖北泰和电气有限公司制造车间里,技术人员正在对一台刚刚下线的特种车辆电源进行测试。此前,公司设计的车载电源虽然质量过硬,但因为体积大,缺乏实用性。华科技术团队的到来,让这一技术难题迎刃而解。

公司总经理郑刚说:“工研院把华科的教授请到我们单位来,看到我们的产品以后,马上就可以回去进行方案的改进设计、提意见,然后很快的又到我们这来,经过几次沟通,这个难题就得到了解决,经过试验效果挺好。产品的适应性更强,那么销量就成倍的增加。 ”

更多科研项目引入襄阳

刘洋是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教授,这已经是他一个月内第三次乘坐高铁来襄阳。便捷的交通,可以做到当天去,当天回。另外高铁开通后,双方信息交换会更直接、更快,有什么需求第一时间到现场。

记者采访刘洋教授高铁的开通让双方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襄阳在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产业需求,与华中科技大学的优势学科紧密对应,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合作空间。

刘洋教授说:“未来我们会结合襄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需求,在新能源汽车多合一的变换器、电机驱动器、电源管理方面,发挥我们这个团队和学科的优势,来做一些共同的工作。另外一块就在制氢、氢燃料电池以及氢电应用方面做一些应用性的开发,这是我们对于跟襄阳合作和未来的一个规划。”

为襄阳产业创新注入动力

引进来是为了更好的走出去,襄阳作为一座老工业城市,工业门类齐全,传统制造业较为发达,但当前最主要问题就是创新力度不够,研究发明专利在全省仍处于中游,所以襄阳华科工研院的落地就为我市产业创新注入了新动力。

目前,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都与襄阳全面启动市校战略合作,共建研究院,引进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集群发展的优质教育资源,助推襄阳城市发展。

襄阳市发改委主任付劲松说:“一个确实补短板,我们襄阳过去高校是非常弱的,一个少,层次低。再一个我就说聚人才,现在华农也好,武汉理工大学也好,它会考虑到襄阳产业的结构,襄阳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它来给我们设置这些专业,这样它毕业的学生可能很大一部分就留在襄阳工作,为襄阳提供应用型的人才,实用性的人才,直接为襄阳服务。”


全媒体记者:小强、小辉

编辑:刘澄芮丨审核:彭梦迪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