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襄阳 | 保康尧治河:从矿区到景区的绿色蝶变之路

尧治河村地处湖北保康、房县、神农架林区交界处,相传,尧帝和儿子丹朱曾率众在此治山治水。人们为了纪念尧帝,遂取名尧治河。近年来,尧治河村在坚持产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将矿区打造成景区,深入推进文化小康建设,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风景优美、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

昔日“穷出名”如今“首富村”

入秋以来,随着山上的气温越来越低,尧治河村的旅游也趋于平静。眼下,村民老饶正和老伴收拾客房、储备菜肴,盘算着一年的收入。

襄阳市保康县尧治河村村民饶昌摇说,农家乐生意每天能带个十一桌,去年收入就有二十多万块钱。(旺季)最高一天两千多块。

在尧治河村,几乎家家都开农家乐。每年夏天,村里日接待游客量最高超过1万人次,全村1000多间客房“一床难求”,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超过5.5万元。尧治河村长年雄踞保康县“首富村”,并跻身湖北省百强村。谁能想到,这个海拔1600米以上的高寒山村,曾是既不通路也不通电、人均粮食不足300斤、人平收入不足300元的“穷出名”的贫困村。1988年起,依托丰富的磷矿资源,尧治河村开矿致富;2008年全村总产值突破5亿元;2011年,这一数字达到12亿元。眼看村里走上了“致富路”,却患上了“环境病”。

襄阳市保康县尧治河村党委书记孙开林说,原来开矿可以说是山上开矿、山下遭殃;企业开矿、老百姓遭殃。生态环境遭到了很大的破坏。

为了找磷矿,村民满山砍树,遍地挖矿。巍巍青山被挖得千疮百孔,部分山体支离破碎,部分道路也被弄得路基破损、尘土飞扬。大面积的裸露山体和采空矿洞,让村里水土流失严重,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

村党委书记孙开林痛定思痛,认为村集体经济要想长远发展,必须转型升级,加强环境保护。

孙开林说:“转型的过程当中,有很多企业包括我们村党委也有不同的意见,都认为规范的开采、规范的要求增加了企业的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利润,在这时我们就提出了,矿要开,但是生态环境也要保护,可以说我们是全国第一批绿色矿山的示范点”。

近年来,尧治河村对产量低、污染严重的矿洞一律关闭,8个正在勘探的开矿项目被叫停;对产量高、持续生产的矿洞进行改造,确保运输过程矿不沾地,污水处理要达标,并投入6亿元用于矿山修复、水土治理和植树造林。

从千疮百孔到别有洞天,山村焕发无限生机。

环境修复了,可矿总有挖完的一天。村里如何才能长足发展?村党委把目光投向了文旅产业。

襄阳市保康县尧治河村党委委员党政办主任吕泳和说:“我们看到外面很多的景区还专门打山洞来开发旅游,那么我们这里有现成的矿井如何去开发?”

思路一变天地宽。尧治河村正式制定了“磷化工业、旅游开发、生态文化”三大发展战略,不仅斥资对老旧矿洞进行升级改造,在新开矿洞的时候,也同时兼顾后期的旅游资源开发。

吕泳和说,通过文化旅游再把环境恢复,才促进了双方都有收益,以前开矿就是露天开采,现在开矿全部实行洞采,同时也保护环境,对将来文化产业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经过多年改造,曾经的“千疮百孔”,变成了“别有洞天”。

孙开林说:“过去尧治河基本上有60多个矿洞,现在通过矿区建成景区,我们现在只有两个标准型的矿洞,交通设施、灯光设施、安全设施都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如今在尧治河,开矿和旅游已经深度融合,有的矿洞在开采前就已经规划好了未来旅游的方向,有的矿洞废旧多年,经过反复论证和多次开发,又“焕发生机”。

近年来,尧治河村共计投入近20亿元,打造出3个国家4A级景区,并建成尧帝神峡、老龙宫、中国磷矿博物馆、太极养生馆、农耕博物馆、国家矿山公园等景点,成为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中国十大最美休闲乡村。

孙开林说:“我们的矿山这一块已经与襄阳市汉江国投成功重组合作,我们要着重在矿山这一块真正是把矿区建成景区,要实行少人矿山、智能矿山,把矿山打造成现代化的矿山,真正地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幸福敲开小康门,富了口袋还要富脑袋。

矿区和山区都建成了景区,尧治河村又着手把老百姓生活区也建成景区。为了打造“中国山区幸福村”,村里按照“村在园中、水在绿中、房在花中、人在景中”的思路,对村民实行整体搬迁、集中建房,尧治河村拿出6000多万元,修建了160多幢别墅,打造成为“民宿样板间”。村民只需缴纳2万至6万元建房款,就能住进去,还能开办农家乐。为了带动村民们一起发展旅游,村里在环境卫生和乡风文明建设上不遗余力。

如今,整个尧治河村处处体现创业文化、绿色文化、健康文化、励志文化和奉献文化。

襄阳市保康县尧治河村村民付正月说:“文化素质提高了,客人吃得安心了,住得也都安心了”。

2019年,尧治河村又推出了乡风文明储蓄所。把文明行为分值化,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考核,用分数“储蓄”的方式让文明增值。以家风带村风,以村风带民风,以民风促和谐,以和谐促发展。这是尧治河村为实现文化小康而进行的全新探索和尝试。

吕泳和说:“我们现在正在推行的乡风文明储蓄所,就是把老百姓所有的日常的管理,包括我们的三区融合“十个一”文化工程等等,都融入到文明储蓄所,对老百姓进行考核,按照他们考核的分数享受村里的一些福利待遇”。

在尧治河村,“富口袋”与“富脑袋”工程同步推进。村里组织开展“五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十佳婆媳”、“十佳妯娌”、“家风家训挂厅堂”、“四世同堂授匾”等系列活动。成立文明宣讲协会、环境卫生协会、农家乐协会、红白理事会等11个协会,参与乡村治理。

30多年来,尧治河村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尧治河因磷矿而富有,因青山而妩媚,因绿水而灵动,因生态而美丽,因人居而和谐。如今,尧治河村已经成长为拥有村级企业20多家、3000多员工,涉及磷矿开采、磷化工研发、水电、旅游、酒业、餐饮服务为一体的企业集团,2019年工农业总产值48亿元,实现利税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6万元,集体资产达到68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5亿元,荣登中国名村300强第61位,成为中国十大幸福村、中国十佳小康村。

尧治河村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以敏锐的触角和世界的眼光,思辨一个地方变迁的动因所在,并且不断地解放思想。不仅有好的想法,关键还得靠实干。近30年来,尧治河人不等、不靠、不要,实干当先,不争论,不折腾,蹚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原文:直通襄阳 | 保康尧治河:从矿区到景区的绿色蝶变之路

编辑:许怡航 | 校对:陈丹

责编:姚城 | 审核:周嘉宾  曾雄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