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发展新动能 厚植转型新优势

“十三五”开局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高新区着力调结构、谋转型、谋发展,经济发展实现变道超越,呈现稳定向好的良好态势,充分显示了全市经济“火车头”的强大动力。

产业多元化蓄积发展动力

高新区作为襄阳市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坚持以新状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形成了以汽车产业为龙头,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个龙头、六大支柱”产业格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由五年前的不足10%跃升到45%,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汽车产业支撑力稳中有进

2016年1月至11月,作为高新区的支柱产业,汽车产业在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下,实现产值1201.2亿元。2016年9月,东风日产汽车批发量和终端销量取得“两双”佳绩,均突破10万辆大关。其中,东风日产、启辰双品牌9月终端销量10.29万辆,同比增长超30%,批发量首次突破11万辆;1至9月累计终端销量77.2万辆(含进口车),同比增长11.4%。

在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的强力支持下,风神襄阳公司先后下线了英菲尼迪、新楼兰、西玛等车型。

■高端装备制造强势发力

近年来,高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呈现出“产业结构改善、发展后劲增强、区域竞争力提升”的有利态势。

日前,据金鹰重工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该公司的海外销售业绩令人满意,2016年1月至10月出口额达2亿元,产品远销美国、新西兰、越南、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

金鹰重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重型轨道车、大中型养路机械等产品,主持参与制定4项国家标准,是铁路工程机械行业唯一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金鹰重工是铁路工程机械行业世界知名、国内领先的企业,国内平均每15公里铁路就有一台金鹰重工的产品。企业从旧址搬迁来后,年产值迅速从当时的4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近30亿元。

以金鹰重工为核心,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发展迅猛;在湖北新火炬公司、湖北江山重工、湖北博亚精工等一批企业的带动下,智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集群成长迅速……在高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已经对经济发展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

■电子信息产业补齐短板

2016年11月29日,在刚刚投产的高新智慧创新产业园里,已投资3000万元的配套企业宏旭伟业电子有限公司正在投入生产。至此,投资将达10亿元的高新智慧创新产业园的全部15家产业链企业,已有7家正式投入生产,另外8家正在进行最后的装修,投产在即。“之前,我们高新区消费类电子产业很薄弱,几乎没有。以电子信息与智能终端产品生产为主要业务的深圳振华宇科集团的引进,将成为高新区消费类电子产业的奠基石。从而让作为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电子信息产业‘有名有实’,真正地‘破冰’起航。”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说。

2016年11月28日,在刚刚落成的高新智慧创新产业园里,举行了全区36个项目集体投产、联合开工和集中签约,总投资137.3亿元。其中,智慧创新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0亿元。

该项目是深圳振华宇科集团投资兴建的电子信息与智能终端产业项目,汇聚了一大批电子信息企业。更为重要的是,它填补了襄阳市手机整机全产业链生产和相关电子信息产业的空白。

客观地说,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高新区的六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近些年的发展一直差强人意。“一个龙头,六大支柱”中,该项产业可谓短板。

据悉,下一步,深圳振华宇科将围绕通信与智能终端产业链,引进了包括磨具、注塑、五金、电池、喇叭、马达、耳机、数据线、充电器、LCM、CAM、智能穿戴、AR/VR产品、消费级无人机、机器人、智能家居等通信与智能终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企业20家以上。

仅2016年前10个月,高新区就新引进电子信息产业项目22个,总投资44.51亿元。

2016年1月至11月,全区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8.8%,成为该区又一个新的经济支撑点。

■新能源汽车之都雏形初现

2016年12月9日,骆驼集团新能源电池汽车动力电池项目一期投产,待2017年项目二期建成后,将形成40亿瓦时的年产能,成为湖北规模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基地。

2016年12月底,总投资40亿元的湖北美洋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第一台新能源汽车下线,达产后年产量将达20万辆。2017年实现量产后,将进一步增强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后劲。

作为我国首批新能源汽车生产示范基地之一,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早、发展快,目前已具备了四个鲜明特点和比较优势,为打造全国新能源汽车之都提供了坚实基础。

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强壮。形成了“两纵三横三平台”(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动力电池、驱动系统、控制系统;部分标准平台、基础设施平台、检测平台)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聚集了40多家相关骨干企业,7家企业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产业规模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东风新能源商用车基地已拥有年产1万台新能源整车、2万台新能源底盘的生产能力,形成纯电动公交车、纯电动商务车、纯电动物流车、纯电动校车、纯电动环卫车等5大车型,产业结构基本覆盖了国家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车型。

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从事相关研发、生产的企业及院所已有30多家,占全省的“半壁江山”,拥有200项专利和实用技术。成立了以新能源汽车企业、科研院所为主体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委员会,鼓励宇清电动车、特种电机等中小企业参评湖北省创新型企业建设试点。

招商引资壮大发展后劲

高新区始终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一号工程”和“生命线”,扩大有效投资,强化措施,强力推进。

■众志成城,确保“一号工程”稳步推进

2016年11月28日,作为2016年高新区最后一次集中投产、集中开工、集中签约仪式,高新区36个项目集中投产、集中开工、集中签约仪式在襄阳振华宇科智慧创新产业园举行。全部项目总投资137.3亿元,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可达254亿元。

此次集中行动,主导汽车产业仍然是最大亮点。作为襄阳生产的高端汽车品牌英菲尼迪配套建设,此次不仅有集成工厂项目一期投产,二期建设也同时开工。为强壮襄阳产业链条打下基础。

高新区招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前11个月,共引进项目78个,总投资550.56亿元,实到投资额完成597.5亿元,同比增长48.2%,占市下达年度目标任务的97.5%,占全区工作目标的120%。实际利用外资完成3.5亿美元,同比增长16.2%,占市下达年度目标任务的101%,占全区工作目标的100%。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64个,涵盖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实现了由传统工业项目招商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招商的转变。引进外资项目9个。引进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2个,占市年度目标任务的80%。其中,引进50亿元至100亿元项目3个,完成区目标任务的100%;引进10亿元至50亿元项目11个,完成区目标任务的61%;5亿元至10亿元项目18个,完成区目标任务的90%。总投资25亿元的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6.5亿元的试车场三期项目、总投资10.2亿元的深圳中扬数控机床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上海军航水陆两栖车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楚天众邦蔚蓝国际航空学校项目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地。

还有总投资45亿元的天津斯特兰年产10万吨电池正极材料项目、总投资30亿元的新日新能源整车项目、总投资30亿的中烟技改项目、总投资25亿元的国家电投天然气发电供热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明匠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1.2亿元的中天华科碳纤维复合材料罐体项目等正在沟通,全年引进总投资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将在40个以上。全心全意,赢来“生命线”生机勃勃

2016年以来,高新区实施“互联网+”重点项目服务管理创新,推进干部履职尽责,项目建设提速提效。

2016年1月至11月,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88个,总投资510亿元,包括总投资50亿元的山东雅致新能源汽车、总投资30亿元的湖北美洋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总投资25亿元的北京国能新能源电池、金鹰重工二期、宝林泓汽车钢材加工、襄顺源精密坐标测量仪、宏图力生特种电缆等项目。

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72个,总投资576亿元,全部达产后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包括总投资39亿元的骆驼新能源汽车电池、追日电气工业园、日本加贺电路板总成、锦云中部云呼叫城、元大功能食品、铁塔股份、汉江创新创业产业园等项目。全年预计投产亿元以上项目74个,美洋新能源汽车、北京国能新能源电池、振华宇科等大项目将于2017年底竣工投产。39个省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163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81.2%。

简政放权践行“领导就是服务”

2016年以来,高新区行政审批局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不断提高政府效能。截至2016年11月,高新区行政审批局共受理各类行政审批事项14347件,办结率100%。新注册工商企业1778家,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增8家。

■栽好梧桐树 引得凤凰来

高新企业建设,有高新速度。以湖北美洋为例,当年开工、当年投产,作为一家整车厂湖北美洋实现了工业项目推进的襄阳速度。然而,目前国家法定的像湖北美洋这样的工业项目办证时间是6个月。

高新区行政审批局专门为湖北美洋开辟了绿色通道,仅25个工作日就让企业顺利拿到了施工许可证,让湖北美洋提早开工了3个月。

以前,一个工业项目要落地、建设,从工商注册到项目环评、土地规划等,要一个部门一个部门跑,手续办齐项目开工,少说也得等上半年。但现在,所有审批部门都在一个联合审批平台上,项目审批实现了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

在联合审批平台上面,可以同时进行土地规划、环保、消防等相关项目的并联式服务,大大提高企业办事效率,节约成本,为企业早日进入实质性的建设创造了条件。

审批提速,带来的是企业的加速集聚。2016年前三季度,高新区新增工商注册企业1573家,平均每天新增17家市场主体。

■“互联网+”,政府变身好“保姆”

2016年年初,襄阳被确立为全省推行电子营业执照的4个试点城市之一。2016年5月16日,在高新区行政审批局,高新区第一张电子营业执照被襄阳雅致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成功申领到。

2016年6月4日,市政府党组成员、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李德璋说,目前,高新区所有的审批项目企业和办事群众均可从网上申报,审批过程按照审批权限全部在网上完成。

依托“互联网+”,高新区变“信息孤岛”为“一体化平台”。

“70%的审批事项即办即取,85%的审批事项3日内办结。”高新区行政审批局局长周宏林介绍,该区所有的审批项目企业和办事群众均可从网上申报,审批过程按照审批权限全部在网上完成。

■中介超市,政府热心当“红娘”

2015年,高新区借鉴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改革的经验,并结合我市实际,在国内首创了中介超市。“中介超市”由虚拟市场和有形市场组成,网上“中介超市”涵盖所有中介服务类型,实体“中介超市”的中介服务类型,根据行政审批的工作需要确定。

全国所有通过政府认证的环评机构,在政务服务中心中介超市平台都有显示。在这里,企业能自己做主选中介,一站式办完所有业务。

周宏林介绍:“中介超市,为企业开辟了绿色通道,确保企业在第一时间拿到各种批准证书。”

现在,在中介超市中,公司从被动变为主动拿货,想什么时间要和什么价格,都能自己决定。普创新能源公司总经理王晓迎感觉,他们的信息在这个地方更规范、更透明。

现在,入驻超市的网上网下中介机构已由首批入驻的38家增加到54家。通过大量引进省内外中介机构进驻有效打破区域垄断,规范了执业行为,提升服务效能,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中介超市”统一服务承诺时间,统一规范收费标准,统一服务行为标准,实现了公开、公平、公正、高效。办事企业一致好评,审批服务时间大大压缩,收费标准明显降低。

让民众共享发展成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升广大群众获得幸福感,让高新区人民群众享受到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这是高新区民生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看房子。2016年新建及续建道路20条(段),总长16854米,累计完成投资20993.72万元。新市民公寓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区现有在建新市民公寓项目5个,即叶店新市民公寓三期、米庄新市民公寓、邓城新市民公寓二期、余岗和桐树店新市民公寓。累计完成建筑业产值约18.6亿元。融资到位资金38.3亿元。

其中,2016年12月完工的有:叶店新市民公寓三期共10栋1379套住宅;邓城新市民公寓二期共4栋696套住宅;

2017年计划交房的有:米庄新市民公寓共6栋818套住宅,其中4栋600套住宅已基本完工,计划2017年1月交房;

余岗新市民公寓共11栋1556套住宅,其中北侧4栋623套住宅,计划2017年1月交房;另7栋933套住宅主体结构已封顶,计划2017年10月项目可全部完工;桐树店新市民公寓共6栋408套住宅,计划2017年10月项目可全部完工。

闻空气。秸秆禁烧办传来喜讯,2016年实现了“零火点”。截至2016年10月31日,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19天,PM2.5均值同比下降近20个百分点。

建工程。葫芦沟西支渠蓄洪调峰堰完成主体工程,普陀沟防洪治理工程,谢洼、小冲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正在实施,刘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完成总量的80%,解决近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促就业。依托高新区训练中心,对刘集、团山、米庄、余岗等地失地农民开展就业技能、创业意识普及、创业项目推介等培训活动。成功举办了系列活动招聘会等30余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8375个,达成就业意向5000余人。

办社保。2016年,高新区全民参保登记入户调查工作展开。对市社保局反馈的人员名单共计2万多人进行了摸底入户调查。为低保对象发放1000余万元,临时获得救助的群众超过300人次。高新区有102户农村五保户,供养经费也已发放到位。

教育成绩喜人。2016年,高新区初中毕业生在2016年高考中取得了一本升学率排名全市第三、二本升学率排名全市第二、省线升学率排名全市第一的优异成绩。

菜篮子安全。2016年7月,高新区在同济堂建立了早餐原材料批发配送中心,出台了高新区早餐原材料市场准入制度。全区所有的农贸市场、超市、商场,每天检测最低不能少于8批次。高新区富康、长春、蔡庄、余岗4家农贸市场顺利通过省级食品安全农贸市场检查验收,被省食药监局授予“2015年湖北省食品安全示范农贸市场”荣誉称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