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轴线鱼梁洲段项目千米级沉管迎来重大考验

7月18日,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华中地区首条内河沉管隧道襄阳市东西轴线鱼梁洲段项目迎来关键节点,从上午8:36开始,东西轴线鱼梁洲段项目东汊工区开始干坞注水沉管试浮。

本次注水将分两次进行,先注水到5米后将进行低水位端封门、沉管底板密封性检测,第二次将注水到9.7米,进行高水位的沉管结构及端封门水密性检测,检测完成后松开地锚系统系揽,校核沉管干舷高度,各项测试完成后进行干坞排水,浇筑压舱混凝土,确保沉管干舷安全可控,为下一步的浮运安装做准备。

从今天上午起,运输沉管的江上团队在汉江东汊东侧段展开作业,沉管施工分成三步:第一步是沉管起浮出坞,第二步是沉管浮运,第三步是水下沉放对接。

为解决压载水系控制难度大、沉管管节干舷控制难度大、端封门密封难度大、沉管裂缝处理难度大等问题,项目部在沉管预制前后采用系列技术手段攻克难关。“我们在预制沉管的时候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重度及舾装件质量,便于沉管浮运时的干舷控制,规范振捣混凝土,尽可能的减少裂缝产生。同时在后续裂缝处理的时候,进行多次试验检测,确保沉管百年不漏水。”项目常务副经理孙晓伟介绍道。

为保证端封门的密水性,项目采用国内外首创的预制装配式端封门,取消了钢梁、外侧牛腿等传统构件,通过螺栓固定在钢支座上,完成钢封门与沉管的连接;采用橡胶止水带替代钢板焊接密封止水,减少了现场焊接量;采用特制安装台车,快速实现空间姿态定位及安装,简化了安拆过程;同时各构件实现了循环使用,显著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整体安装精度,保障止水效果。

项目首次采用了基于柔性水袋的沉管隧道压载水系统替代传统水箱装置,解决了传统水箱安拆复杂、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水袋可多次重复使用,安拆方便,提高了压载水系统施工的效率。采用水袋压载水自动沉放施工技术,具备进水速度调节、远程控制等功能,提升了沉管沉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自3月17日获批复工后,项目部坚守“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两过硬”的原则,超前谋划做实做细人员进场、防疫、安全检查等各项工作,坚持施工全过程疫情防控无死角,全力保障员工健康和生产工作。项目部开展“六比六创”劳动竞赛,采用穿透式管理,将各施工班组纳入项目管理体系,通过班前会对工作内容、安全风险点、资源配置进行有效沟通,保障现场运转;严格执行生产日计划制度,当生产日进度滞后时,项目部会同施工班组制定合理纠偏措施;依托集采优势,多渠道保证物资、设备供应,在环保政策严格的大环境下,通过中交集团集采平台优势,建立资源采购备用渠道,保证现场生产进度顺畅,为疫情期间项目建设全速推进提供了强力保障。

东西轴线鱼梁洲段全长5.4公里,是连接襄阳市东津新区与樊城老城区的一条快速通道,是引导城市向东拓展、带动东津人口聚集和功能转移的重要交通轴、发展轴和景观轴,建成后可快速推进“一心四城”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进一步提升襄阳“七省通衢”交通枢纽作用。该项目是汉江首条公路隧道、华中地区首条内河沉管隧道,也是国内整体建设规模最大的内河沉管隧道,具有引领内河沉管隧道技术发展的重要意义。

全媒体记者:王全利、杨襄宜 / 通讯员:夏威、邹志贤

编辑:职天杨  / 校对:胡俊卿

责编:姚城、曾雄飞 / 审核:艾志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