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筷子哥”陈智:把筷子卖到全世界

陈智生产的各种特色筷子

陈智在仔细检查筷子包装上有无瑕疵

在襄城北街开过店,转而到深圳办工厂,襄阳人陈智把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筷子销到了全国各地,甚至远销英国、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今年,他要把深圳的工厂迁回襄阳,“我想让人们知道,中国有个古襄阳,襄阳有个‘筷子哥’”——

小小筷子玩转世界

走进陈智的产品陈列室,长长短短、花花绿绿,各种材质、各种包装的筷子令人眼花缭乱。这里以木筷子居多,筷身刻着各种不同的字样,筷子的顶部有陶瓷、金属、兽骨的质地,配以不同的花纹或形状。

在筷子上,记者看到一些熟悉的本地店名。陈智介绍,襄阳的一些餐饮店也在他这里定做筷子,根据店的特色打上LO-GO。还有一些火锅店,定做的是可以更换筷头的筷子,木制筷头可以根据使用情况定期更换,使用起来更卫生。

在这里,筷子除了是餐具,还身负重任:它可以是送给新婚夫妇的礼品,取“快快生子”的彩头;可以是商务往来的馈赠,意思是“精诚合作”;朋友之间相赠,祝对方“吃喝不愁”;还可以是新人送给来宾的纪念品。

陈智递上一套鸡翅木的筷子,用纸袋包装,每一双筷身上都刻着不同的词——“积善成荫”“诗礼传家”“修礼以耕”……这是嘉兴西塘景区定做的一套筷子,筷身刻的是古代家训,一套六双,既实用又有纪念意义。

包装区内,工人正在赶工包装一套喜宴用的筷子。客户是一对新人,他们为婚礼当天来的宾客准备了一双筷子作为礼物,筷子上有新人的姓名、婚宴日期,这套筷子的包装使用的是大红的锦缎套。

一套绿色塑料筷子上,印着英文句子,句子的意思是“李先生的面”。陈智介绍,这是加拿大多伦多一家中餐面馆定做的筷子,老板姓李,凡来店消费的客人,走的时候都可以带走自己使用过的筷子。

“这不仅是一种营销技巧,也是在推广中国文化。”陈智感叹道。在他的客户里,还有英国华威大学同学会、德国驻华大使馆,以及美国田纳西大学孔子学院。

经营筷子八年,陈智把生意做到了世界各地。

从一线工人到创业达人

36岁的陈智是谷城人,1999年高中毕业后就去东莞打工。在一家台湾人开的工艺礼品厂里,他从最基层的一线工人做起,做到厂管、技术组长,掌握了礼品生产和销售的流程。通过自学,他掌握了机械设计技术。

其间,陈智受厂里委派,到上海参加工艺博览会。他惊奇地发现,筷子也能做得这样精美,成为礼品,卖出好价钱。中国是筷子的消费大国,又具有悠久的筷子文化,完全可以从中挖掘一些机会,把创意礼品筷子做成产业。

2011年,陈智离开了工厂,自己做起了生意。2013年,他回到襄阳,先是在网上接订单,把产品交给专业厂家生产,第二年就在襄城北街开了自己的专营店“筷乐阁”。可他发现,自己只接单不生产存在许多弊端,比如产品质量无法监管、客户开出的要求需要拐几道弯才能知道能不能实现……2014年,陈智的妻子在深圳开起了工厂,自己生产筷子,仍由陈智在北街经营店面。但因为工厂离得太远,定制的时效性不强,店面的生意时好时坏。

2015年,陈智把北街的店面转租给他人,和妻子一起在深圳专心经营工厂。销售则通过电子商务的形式,把营销网络越铺越开。

去年10月,陈智从深圳回到襄阳,打算把工厂全部迁回来,目前工厂正在搬迁中。“深圳的人工、房租、水电越来越贵,对我们这种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利润空间已经不大。把工厂迁回来,襄阳古城文化对创意筷子的发展更有帮助。”

每次教训都是前进动力

在陈智的库房里,存放着1万双筷子,这是客户退回的废品。2013年,陈智还没有自建工厂时,接了内蒙古一家烧烤餐厅的一个订单——要5000双筷子,并打上餐厅的LOGO。第一批货是陈智委托一家工厂代工的,客户收货后很满意,又续订了1万双同样的筷子。

这一次,陈智为了压缩成本,换了一家代工厂,算下来能省3000多元钱。可这批筷子发出去后,客户很不满意,印字不清晰,筷子的粗细也不均匀。陈智只得再找前一家重新生产发货,退回来的次品就留在仓库一直到现在。

这对陈智来说是个教训:“这批筷子一直没有扔掉,就是提醒自己,无论是请别人代工,还是自己生产,质量始终是第一位的。”

今年10月,天津一位客户要订200套礼品筷子,不仅对筷子的质量要求高,而且要用木制镂空雕花礼盒包装。陈智不生产礼盒,也是找他人代工的。客户收到第一批货以后要求退货,因为木盒的粘接处胶溢出来了,很不美观。陈智接到退货,进行了处理,第二次发去。

可客户又退货了,因为镂空雕花的地方有毛刺,不光滑。陈智立即组织工人,对木盒进行打磨。第三次,客户仍然退货,因为木盒是做旧的原木本色,而金属合页却是银色的,与木盒的风格不匹配。陈智收到退货后,重新返工,把合页换成了古铜色,这一次客户终于满意了。

这单生意因为反复退货更改,陈智没有赚到钱,但从中他也发现了自己的问题,礼品筷子不仅要筷子上档次,包装也必须精益求精,细节上来不得一点马虎。这笔生意,让他决定明年起自己生产包装盒。“要说起生意上的教训,还有很多,没有一个人能是一帆风顺的,每次遇到的困难都不相同,重要的是要认真面对,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陈智告诉记者,对待客户必须用心,以诚相待,别人也一定能感觉得到。就像这筷子,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就能无往不胜。

曲慧摄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