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产业 清洁家园 能人回归——襄城区“美丽乡村”三招见效

游客在尹集乡姚庵村桃花岭踏青赏花。

近年来,襄阳市襄城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区115个村的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其中,姚庵等5个村跻身省级示范村行列。

这些省级示范村是怎样做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记者前往襄城区,在其中3个示范村蹲点采访。

姚庵村:产业兴村,田地生金

1月4日,襄城区尹集乡姚庵村姚庵村荷花湖生态园的牛奶草莓大棚内,游客络绎不绝。“现在临近春节,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采摘。泛着奶香、味甜多汁的牛奶草莓格外受欢迎。”生态园负责人胡中琼说。

“我们还有一种主打水果:阳光玫瑰葡萄。连续3年供货出口新加坡,出口量达到10万斤。”胡中琼骄傲地说。

几年前,荷花湖生态园一带还是一片400多亩的荒地。2014年,湖北乐彩阳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选中这里,投资3000万元发展农村休闲农业。

经营者利用乡村水资源种植莲藕,引进由省农科院推荐的鄂莲373,该品种莲籽产量高、口感好,随后陆续引进观赏性荷花品种——太空莲、千瓣莲。目前,全村莲藕种植面积就达100多亩。此外,还在姚庵村种植起有机葡萄、有机草莓等作物,让这里成为一个四季都有果、月月有花赏的乡村休闲胜地。

“仅2019年国庆期间,就接待游客近8万人。”姚庵村村支书吴兰介绍,“来的人,都夸咱们村美!”

美丽乡村建设,产业是基础。襄城区作为城郊区,一批乡村挖掘生态资源,坚持农旅融合,打造以农业休闲观光为主,兼有度假、文体活动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游览区。2019年,该区休闲农业接待游客35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40亿元。

肖冲村:清洁家园,手绘长卷

建成3000平方米村民休闲文化广场,点亮65盏太阳能路灯,拓宽硬化4公里通组公路、旅游循环路……1月3日,在襄城区尹集乡,肖冲村的变化让村民们赞不绝口。

“以前,旁边的杏花湖就是个‘黑水湖’,村民都把生活垃圾倒入湖里。一到夏天,蚊虫、苍蝇到处飞,别说出来乘凉,晚上睡觉都得关上窗户,免得臭味进来了。”村民刘玉琴回忆。

后来,肖冲村村委会统一部署,在村头建起垃圾收储点,家家户户设有垃圾桶,村民不再乱倒垃圾,杏花湖黑水终于慢慢变清。

经历从脏乱到宜居的蝶变, 肖冲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肖国斌深有感触:“前几年,村里农房破旧不堪,街上垃圾遍地;经过环境整治后,硬化路连通每家每户,路边绿树成荫,庭院干净整洁,老百姓的笑脸多了,处处都是生态文明的新气象。”

建设美丽乡村,要从清洁家园做起。近年来,襄城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投入2亿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清洁家园工程已清运垃圾19220吨,清理堰塘、沟渠131个(条),改厕1109个,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大为改善。

朝阳村:人才带动,共建家乡

1月3日,卧龙镇云岫村,义鼎合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殷天军正忙着为村民分红。“每年拿约17万元给社员分红,这样大家干活更有劲!”43岁的殷天军笑着说。

殷天军是本村人。1998年从部队退役后在外创业,小有成就。2018年,在云岫村党支部书记的邀请下,他决定回到村里创业,带领村民一起建设家园。

回乡后,殷天军拿出资金修了4口堰塘,从农户手中流转上百亩土地,成立合作社。殷天军发现,云岫村的水田大都属于低洼冷浸田,常年积水不干,非常适宜搞稻虾共作,于是决定试一试。

“收入翻了一倍,40多农户都加入一起干。”云岫村第一书记敦士勇介绍,义鼎合作社的稻虾共作面积,从初期70亩扩展到2019年的230亩,小龙虾年销售收入超过30万元。

“撂荒田看不到了,田埂塘堰焕然一新了,村民们的干活状态、精神面貌都有变化。”敦士勇说,要说建设美丽乡村,老殷确实算“突出贡献人物”。

有人气,才有生气。襄城区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养一大批专业技能人才,并吸引上百能人回乡创业,形成乡村建设“头雁效应”。

编辑:王晓 / 审核:曾庆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