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70年栉风沐雨,70年砥砺前行。新中国成立70年来,襄城区始终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与时代同步、与祖国同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团结一心,锐意进取、克难奋进,“首善之区,精致襄城”的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经济社会飞跃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

文化旅游龙头彰显

翻开襄城旅游地图,一个个景区热度爆棚——在唐城景区,演员盛装出场,举行大唐迎宾表演,慕名而来的游客踏着青砖,跟随表演队伍缓缓前行,仿佛瞬间梦回大唐;在襄城北街,如织的游人穿过道道牌坊,来到临汉门,修缮的临汉门城楼,散发出更加厚重的气息;夫人城头,面貌一新的亭子里,“韩夫人”昂首远眺滔滔江水。

不远处,北街,外墙、路面整修工程启动;南街,景观大道的重要路段,工程已近尾声;东、西护城河,水陆两用机械正在清淤……

近年来,襄城区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业龙头。坚持高标准规划引领,聘请国际国内知名文化研究机构,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景区发展规划;连续多年以“一号文件”高规格推进文化旅游业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积极推动传统旅游地的升级改造和新文化旅游项目的引进、建设,做强旅游发展硬支撑;设立1000万元的文化旅游发展基金和1000万元的卧龙英才基金,真金白银助力文化旅游业发展;加强市场营销推介,提升旅游知名度;成立文化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复合型文化人才,打造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的文化企业家队伍;创建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区,提高旅游业服务水平,提升游客满意度。

在襄城区的引导推动下,文化旅游产业要素逐步完善,产业链条延伸加粗,美誉度和知名度明显提升。2019年,襄城区旅游综合收入141亿元,同比增长8.4%,文化旅游业的支柱地位初步显现。

工业振兴步伐加快

在襄城经济开发区的湖北凌晟药业有限公司溶媒回收中心,几名工作人员在全神贯注地注视电脑屏幕,他们轻轻点击鼠标,便可远程自动操控开关阀门。

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药品分装车间内,内部联动物流生产线通过激光、重量传感器,能同时检查一瓶药装了多少分量、瓶盖是否拧紧等指标。

如今,凌晟药业研发的头孢唑肟母核产品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0%。华中药业年产3000吨维生素B,占世界产能的60%,已成为维生素B族等原料药全球最大的生产企业,是细分产业里的“隐形冠军”。

10月1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上,空中受阅梯队的160余架战鹰从天安门城楼前飞过,展示了我国强大的空中力量。这些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各型号战斗机的救生装备动力系统均产自襄城辖区航宇公司生产基地。

回首不远的过去,襄城的发展引人赞叹。1984年建区时,全区只有工业企业26个,工业总产值2500万元;1995年合区时,拥有工业企业361个,实现工业总产值3.8亿元;截至2018年,工业企业已达1397个,比1996年净增1036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6个;实现工业总产值213.5亿元,是1996年的56.2倍。

2019年,襄城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医药化工、装备制造、农产品深加工等工业主导产业分别增长11%、11%、23%,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上升6.3个百分点,全年新签约项目合同投资额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11.1%;实际到位资金突破190亿元,同比增长11.8%;高新技术产业增长17%,增幅位居全市前列;累计申请专利1036件,通过专利申请465件,实现成果转化6项,技术合同交易额13.9亿元。

发展后劲动能充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2014年底,华电襄阳公司启动了“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资约4亿元,在3年(2015-2018)内完成6台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改造后脱硝效率、脱硫效率、除尘效率分别达到99.95%、98.89%、85%以上,大气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襄城工业特殊的地理位置、有限的生态容量,成为襄城大规模发展工业的制约瓶颈。转型发展,绿色发展,成为襄城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战略之选。襄城区以《襄阳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为基础,结合本地实际,大力推行工业减量化增长,坚持走绿色化发展道路。科技创新,优化环境。襄城区全面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优化科技创新创业环境。

2019年,襄阳市大学科技园、襄阳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所等4家机构被评为全市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环宇车灯被列为全市创新型试点企业,金达成入选全市数字化生产线示范企业,台基半导体入选全市智能工厂示范企业。

产业布局,优化链条。襄城区着力落实国家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指南,指导产业合理转移。落实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明确禁止和限制发展的行业、生产工艺、产品目录。制定实施《襄城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清理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等工作,依法妥善处置“僵尸企业”,清除一批污染大、耗能高、高新技术含量低的企业。围绕生物医药、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积极推进企业升级改造,全年新增规上企业7家,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43亿元,同比增长13.5%。

编辑:王晓 / 审核:曾庆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