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妈妈照顾智残女儿多年,心中唯有爱和温暖

面对身高1米7体重160斤的女儿邓丽雯,50岁的胡青玲只能把她当四五岁的孩子来对待。

胡青玲的女儿三岁时被医生诊断出脑发育迟钝,这属于智力残疾,要进行专业康复训练。但那时的胡青玲没有钱,就只能带着孩子回家了。

带孩子回家后的胡青玲放下一切照顾女儿。没钱治疗,她自学康复知识,看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康复训练,她在旁边偷偷记住步骤,回家用同样的方法陪女儿一起做。那个时候,靠丈夫赚钱养家,胡青玲还能全力以赴。但2003年的十月,胡青玲的丈夫车祸去世。从那之后,她只能独自扛起了自己和女儿的生活。

“也有很困难的时候”,胡青玲说,“但仔细想想,再难过,生活也还要继续,他走了,娃子还需要我来照顾,所以我必须坚强。”

问女儿邓丽雯:

“你想爸爸吗?”——“嗯”

“爸爸去哪了?”——“天堂享福去了。”

胡青玲开始四处打工挣钱养活自己和女儿,没有学校收丽雯这样的孩子,胡青玲只能把女儿带在身边打零工。为了让女儿日子过得好一点,胡青玲干最脏最累的活儿,每天回到家后顾不上休息,坚持给女儿做康复,教女儿读书认字,教她做家务。

胡青玲:“我不可能跟她一辈子,她总有一天是要自己生活, 因为你不狠心对她,她就没有成长。”

可是日子并没有因此好转,随着女儿的长大,胡青玲发现原本温顺的女儿变得暴躁起来,有时甚至会对胡青玲动手。在女儿面前,胡青玲成了弱者。

“她每次吼我跟我对着干,我也很难过,但是想着娃子得了这个病自己也控制不住,就忍着,也没得好大的事。”

胡青玲从医生那里了解到,易怒、暴躁、爱动手都是女儿的病造成的,除了要按时吃药,还得从心理上去疏导。胡青玲想了个办法,她带着女儿一起去福利院给孤残儿童当爱心妈妈,去山区看望留守儿童……胡青玲说虽然她没有多高的文化,但她认为爱和温暖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

胡青玲:“她现在高兴的时候就会跟我说,妈妈你辛苦了,妈妈我爱你。 ”


6月17日是胡青玲的生日,邓丽雯告诉妈妈她想给妈妈做一顿大餐来庆祝。抹着欣慰的泪水,胡青玲帮女儿一起完成了一桌子菜。邓丽雯磕磕巴巴的对胡青玲说:“妈妈,生日快乐,你辛苦了。”

邓丽雯还藏着一个小心愿,母女俩在襄州区钻石大道附近住,门口没有公交车站,女儿心疼妈妈每天出门奔波辛苦,她想靠自己在阳光家园做手工攒下来的钱,给母亲买一辆电动车。生日这天知道女儿这个心愿后,胡青玲突然很内疚。

原以为独自照顾孩子这么多年,漫长路上的辛苦和无助只有自己知道,也未必有个盼头,可没想到原来女儿也在长大,未来仍充满希望。

胡青玲:“看着她一天天的过着,即便再糟糕,即使未来的路再难走,我仍然不会放弃她。既然有缘成为母女,我就该尽到母亲该做的。”

襄阳广电全媒体记者:丁丁  陈雅芳

编辑:卫润楠 / 校对:杨振华

责编:姚城 / 审核:曾雄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