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基层减负有实招 群众增服有实效

中山巷社区把六个办事窗口合并为综合服务、绿色通道两个窗口,便民利民。

日前,杨家花园社区拆除了11块职能牌匾,为社区减负增效。

“一天要跑三四个会场。”“最忙的时候,每天要接待交流学习八九拨人。”“手机上十几个微信工作群,消息不断,每天花在回复处理各类微信群上消息的时间要个把小时。”“整材料、做报表,节假日也不休息”……

今年,襄城区落实省委、市委要求,按照“精简、规范、便民、高效”的原则,着手全面理顺基层权责关系,清理不合理负担,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优化整合社区各类资源,提升社区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水平,全区54个社区正在发生一场深刻变革。

清理减负担

“现在,仅是各类牌匾,社区减少了11块,只保留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两块牌子。”襄城杨家花园社区党支部书记马玉贞说道。

襄城区委书记、区长把社区减负增效工作作为2019年领衔的重大改革项目,区委成立了襄城区城乡社区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杨家花园和中山巷两个社区作为减负增效试点,制定社区减负增效实施方案及社区依法履行的工作事项等5个工作清单,广泛征求了乡镇(街道)、区直各职能部门、社区和部分担任“两代表一委员”的社区党支部书记意见,共收到56个单位及代表反馈的意见19条。

“现在每周只开一两次会,走街串巷和老百姓在一起的时间变多了。”中山巷社区党支部书记陈靖说道。

整治“文山会海”,减少名目繁杂的督查检查,襄城区大幅压缩各乡镇(街道)及区直部门要求社区参加的各类会议和活动,区级组织社区参加的会议原则上每年不得超过2次,乡镇(街道)原则上每周只召开1次由社区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工作例会。同时,区直各职能部门要求社区里的台账和报表归零重置,鼓励建立电子台账,取消纸质台账。

提质增效率

“以往来开证明盖章的事项五花八门,忙的时候一天到晚都在审核盖章。现在精简了以后,社区的职责范围明晰了。”古城街道办事处一名管理公章的社区干部说道。

襄城区明确要求各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职责范围内的证明核实事项,不得要求社区出具证明,但对居民群众有强烈要求的证明,社区要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按照实际情况出具。目前,试点社区已取消了12项公章证明。

同时,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由原来的6个窗口整合为综合服务和绿色通道2个窗口。其中,综合服务窗口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采取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办理、统一窗口出件的运行模式。绿色通道窗口主要面向老、弱、病、残、孕、军人等特殊群体和即办即走人员。“现在有了绿色通道,我的高龄补贴只跑了一趟就办好了,又快又方便。”家住慧安巷的王大爷称赞道。

襄城区加快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规范各类业务应用系统与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的共享范围、方式和标准,实现数据一次采集、多方共享。同时,探索推行职能部门与社区的双向评价,重点评价职能部门是否下沉到社区、是否贴近群众、主体责任是否落实、是否取得实效,社区评价分值占部门考核总分值比例不低于10%。

服务惠民生

“多走基层、勤访民情,才能把准减负的方向,让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回归到服务群众本身,才能更好地激励广大干部崇尚实干、敢于担当。”襄城区城乡社区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人员说。

上去开会少了,下到社区多了,针对居民诉求开展工作,实实在在为群众搞服务。如今,社区“两委”成员及网格员80%的时间在走街串巷,了解社情民意,第一时间处理信访维稳、查违控违、物业管理等方面遇到的问题。社区行政化、机关化工作模式正逐步解除。

近日,中山巷社区张玉等3名工作人员在巡查小区的过程中发现一名居民遗落的公文包。三人分头行动,通过调监控、查档案,最终找到失主。第二天,失主为社区送来了锦旗。

目前,襄城区正筹备召开社区减负增效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两个试点社区经验做法,督促35个成员单位拟订各自实施方案,整体推进全区54个社区在6月底前实现减负增效工作全覆盖,并于下半年逐步向农村社区推广。

编辑:王晓 / 审核:曾庆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