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宜城:推进社区创新治理 居民共建共治共享

今年3月,宜城在一些小区设置庭院长、楼栋长、单元长,开始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激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以问题为导向为群众服务,成为这次探索的核心要义。如今两个月过去了,试点社区的面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一起来看记者的蹲点采访。

物资贸易小区,在宜城鄢城办事处北水坝社区辖区内。5月24号,走进小区,新划的停车位、整洁的环境映入眼帘。

物资贸易小区居民张生照说:“现在在小区里连一个烟头都看不到,不管男女老少,出门都文明说话,跟以前大不一样了。”

张生照所说的“以前”并不遥远,其实就是两个月前。那时,脏乱差是这个小区的代名词。

张生照说:“原来遍地都是菜园,到处都是乱搭乱建,车也不能进来,各方面都是乱七八糟的。”

物资贸易小区居民李巧琳说:“小区里到处都是脏水、泥巴,还不如农村。”

今年3月,物资贸易小区被纳入宜城社区创新治理试点单位。平日爱“管闲事”的徐德茂当选一栋楼栋长,他做了两件事,对小区的变化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一件事是他自费买电灯泡,让灭了近20年的楼道灯亮了起来。另一件事是他发动一单元的居民每户出资100元,再加上宜城市委社区工委补助的400元,共计1200元,买来涂料和油漆,把破败不堪的楼道重新粉刷。

焕然一新的一单元,让其他居民羡慕不已,竞相效仿。一个月内,小区四栋楼墙面全部粉刷一新。

众人之事众人办,大事小事好商量。宜城改变政府大包大揽的治理体系,带来社区活力的迸发。造纸厂小区和物资贸易小区一样,都属于破产单位家属院,此前近20年,都处于无人管的状态。

造纸厂小区居民谭爱红说:“地面上到处是垃圾,乌烟瘴气的。”

造纸厂小区庭院长江尚勤说:“原来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吃的压水井,环境脏乱差。”

如今,通过整治,造纸厂小区也和物资贸易小区一样,实现了蝶变。变的不仅仅是环境,还有人心。造纸厂小区居民谭爱红说:“退休的老人早上起来帮助大家打扫大院,现在小区的居民素质都提高了很多。”

造纸厂小区,还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枣树大院,因院子中间的这棵百年大枣树而得名。居民们说,院子干净了,心情也好了,今年秋天的红枣吃在嘴里,肯定也会更甜。

在很多人看来,老旧小区存在问题理所当然,那些新建小区就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今年3月,为了全面掌握襄大铭苑小区的情况,学苑社区工作人员把小区的每家每户走了个遍。结果,有90%的住户反映小区地下车库“无法进入”。

襄大铭苑小区居民杨学梅说:“车库地面起泡后灰很大,每次下来需要拎着裤腿,不想把车停到地下车库。”

学苑社区负责人杨帆说:“所以许多居民把车停在小区外面,或停在小区的地面上,造成了小区内交通堵塞,而且小孩老人在小区里面散步游玩极不方便。”

社区认为这是质量问题,当即找到小区开发商,经过连续几轮交锋,对方决定拿出100万元重修车库地面。杨帆说:“地面重新打地平,上面全部铺上了金刚砂,并把所有的停车线跟编号重新划。”

此外,社区还了解到,小区里有些房屋的实际面积,比合同上写的要小,但这些业主一直没有拿到退款。

襄大铭苑小区居民周萍说:“房屋的实际面积比合同上小大约3.5平方米,应该退我一万多元,物业的说这件事不归他们管,让我去找售楼部,但售楼部也不管。”

杨帆说:“退款这件事涉及到200多户,金额有260多万元,有的业主因为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拒交物业管理费,给小区的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社区再次出手,问题迎刃而解。周萍说:“5月21号,这个钱终于退给我们了,当时收到这个钱的时候非常高兴,从内心里感觉到,社区人员是在给我们老百姓办实事,解决问题。”

按照计划,接下来社区创新治理试点将进一步扩大,直至覆盖宜城所有社区。据宜城市委社区工委介绍,此次社区治理新模式探索,以群众自治为主,目的是发挥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参与治理的责任心。

宜城市委社区工委副书记王秀鹏说:“通过自己的双手取得的劳动成果,大家才会倍加珍惜,比政府大包大揽取得的效果更好,管理的时间更长。”

全媒体首席记者:刘尚坤 / 通讯员:曾广梅

编辑:周杰 / 校对:杨振华

责编:周群 / 审核:曾雄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