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袖珍”小学的故事

2016年10月17日,星期一。新学期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郭峪小学并没有像其他学校一样热闹起来,这所只有2名老师、3名学生的"袖珍"学校,想热闹也难热闹起来。

郭峪小学所在的郭峪村四面环山,交通相对闭塞,曾经是谷城县的省级重点贫困村之一。

时年53岁的王国有是郭裕小学的校长,从1998年调来至今,一直在郭峪小学工作,他清楚地记得当初调来的时候小学有280名学生和16名老师,那时是何等的热闹。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村里的青壮年逐渐进城发展去了,多数学生随着家长转学去了山外面,学校生源逐年减少。

生源再少,也不能给少数不愿外出上学的学生家长增添转学带来的额外开支,郭峪小学就这样被保留了下来。

周一上午课间的升旗仪式,王国有徐徐升起国旗,老师和学生向国旗行礼,动作虽不标准,却丝毫没有影响仪式的庄严感。

郭峪小学的3名学生分别是8岁的王旭升,7岁的赵星怡和8岁的赵海洋。

他们周一来上学,周五下午回家,五天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天天几乎形影不离。

从教30多年的闫成才教3个学生的数学兼英语课,有一年因车祸摔伤头部险些丧命,出院后,亲友劝他就此离开讲台,闫老师舍不得离开这些学生,没有答应。

在郭峪小学当老师,跟私教和保姆没什么区别,小到替学生叠被子,大到学生的教学和安全,都是老师的份内事。

课间,3名学生荡秋千、做游戏,其乐融融。

上课的时间,厨房里的阿姨在忙着给师生们做饭。一般情况下,阿姨要做七个人的饭菜,三名学生两名老师加阿姨自己,还有王旭升的外公章成学。

王旭升每周住校的时间,章成学也吃住在学校,为图方便,在学校食堂搭伙。

章成学被人戏称"二校长",王旭升自小多动,章成学来学校陪读,时时刻刻把外孙纳入视线之内。老师上课时他叼根烟训外孙似乎是他的无奈之举,老师、同学们也习以为常。

外公一离开教室,王旭升就不那么乖巧了,不影响其他两名同学上课已属万幸。

3名学生分成2个年级,因为老师人手少,2个年级的3个学生在同一个教室上课。王旭升的学习跟不上,王国有经常喊他到办公室开小灶补课,他同样一刻也闲不下来。

问赵海洋和赵星怡,王旭升上课调皮捣蛋影响你们吧?答案是习惯了,我们让着他。

午餐时间,校长和"二校长"并排坐,做饭的阿姨还在一边忙乎。

3名学生每周给食堂交30元钱,在学校吃5天,每天3顿饭,平均每顿2元的标准。伙食标准低了,不够用,想收高一点又怕增加了家长的负担。

生源少,教学环境也不是太理想,郭峪小学的老师没有选择离开,教学功能一直在正常运转。

2016年在县城进修的王贤录,2017年又回到了郭峪小学。从18岁成为一名乡村教师起,一干就是41年。41年的时间里,王贤录培养出2000多名学生走出大山,不少人走上了重要的工作岗位。

王贤录希望学校能多留住一些学生,总觉得自己教的学生少,没有其他学校的老师贡献大。他也知道,郭峪小学起到的作用大,如果因为学生少国家放弃了这个教学点,班上孩子的家长只能选择将孩子送到更远的地方上学,租房、陪读等方方面面临的实际问题,会给郭峪村这个贫困村的学生家长带来一笔不小的开支。

2017年9月8日,星期五。那年的教师节是周日,班上3个学生提前给老师过教师节,将祝福画在纸上送给王老师。2018年8月,王贤录就要退休了,这是王贤录在学校里收到的最后一次节日礼物。

3名学生寄宿在学校,王贤录不仅要上课,还要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每个周五下午放学后,王贤录还会骑上自己的摩托车,跑十多公里山路,将居住偏远的学生送到家长手中。

校长王国有说,学校人虽少,教育主管部门没有遗忘他们,2016年拨专款用于对教学环境的改善。目前,郭峪小学有四名学生,其中3名是2018年和今年春上从山外面转回来的学生。

作者:周政

编辑:张彤 / 校对:孟子君

责编:姚城 / 审核:曾雄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