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非遗传人老河口木版年画传承人​陈义文去世

老河口木版年画的唯一囯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义文于今日凌晨两点二十分辞世。

民间年画世代相传,至今沿袭,以其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审美情趣,以最质朴、最真诚的美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喜怒哀乐。

湖北曾经有三大年画产区,分别是武当山年画、黄陂木兰山年画和武汉年画,如今这三大年画都已绝迹,仅剩下襄阳市老河口地区的一支,被称为老河口木版年画。

老河口木版年画由陈氏家族一脉传承,故此也被称作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陈义文老先生从小随父陈国卿在湖北襄樊县、河南南阳两地刻制年画,是老河口木版年画的第四代传人。

老河口木版年画第四代传人 陈义文

据了解,老河口木版年画兴于明朝中叶。1949年时老河口城区印制木版年画的作坊,有德茂公、饶永和、松昌福等十几家,从业人员千人以上年生产年画千万张,产品远销鄂、豫、川、陕等地。

有着独特过渡风格的老河口木版年画雕刻精细、线条流畅、纹饰繁缛,人物形象夸张,面部表情生动传神。类别包括吉祥寓意、民间传说、戏曲故事等,其中尤以门神为精,生产方式属作坊式流水作业。

制作工艺是老河口木版年画艺术中最具特色的部分,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则追求精巧细致,从祖辈相传下来,其刻制手法都是采用“陡刀立线”, 所谓“陡刀立线”,也就是用刻刀的时候刀身陡立,与版面垂直,所刻出的线条也是直上直下,上下等宽。这样刻出来的雕版,不论印刷多少年画,不论版面如何磨损,线条依然不会出现走样的情况。

老河口木版年画,是我国古老的民间木版年画中的一种传承形式。形式以墨线为骨,雕刻强调陡刀立线。

老河口木版年画第四代传人陈义文的孙子陈洪斌

老河口木版年画种类繁多,从画幅上分中堂、贡笺、门神、神像、历画、喜画等二十多种。题材非常广泛,多来自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和民风民俗,如表现吉祥喜庆的"麒麟送子""福寿双全""百寿图""百年和合""赵公元帅""燃灯道人"等;表现人康宅安,寄托神灵庇佑,驱邪降福的有"钟馗""秦叔宝""关公""尉迟敬德"等;表现民俗中吉祥如意的有"观音送子""五子登科""和气娃娃""百子禧春""灶王爷"等等。

近年来,老河口市投资上百万元,实施名人名画名街名巷保护工程,将年画图案用于装饰临街房屋门窗,设立了年画画廊、年画大师工作室等。

在老河口市博物馆设立了木版年画展厅,展出有雕刻工具、雕版、年画等实物。老河口木版年画先后多次参加了省、市级文化部门组织的展览,木版年画已成为老河口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据悉,全国共计383个传统工艺项目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襄阳老河口木板年画也在其中!

传承与发展

1986年和1987年,陈义文先后参加了湖北省民间艺术展览和首届中国艺术节,有多幅作品走出国门到东南亚各国展出。有作品入选初中美术教材,不少作品被许多省级博物馆收藏,并参加了第八届中国艺术节。

2007年,老河口木版年画进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老河口木版年画作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参加上海世博会展出。

2011年,老河口木版年画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老河口木版年画的代表人物,陈义文也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上周由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局出品,市群艺馆与市非遗保护中心和王刚强导演工作室联合摄制的系列公益纪录片《忆襄阳》第二季非遗故事篇介绍了陈义文和木版年画。陈义文,老河口市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被誉为"南派"木版年画传人,在2018年六月初,国家文化旅游部宣布的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中,陈义文列入了老河口市木版年画的唯一囯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他还入选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指导,光明日报社、光明网主办的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30名候选人名单。

陈义文先后参加1986年"湖北民间艺术展览"和1987年"首届中国艺术节",有3幅作品走出国门到东南亚各国展出,有1幅作品被选入湖北版初中美术教材,大量作品被许多省级博物馆收藏。陈义文木版年画除色彩浓艳丰富之外,还有线条精细致密繁复、表现细致的特征。因其作品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地方民间色彩和芳香的泥土气息,故它所体现的原本意义上的历史价值是其他任何一个门派的年画所不具备的,也是无法取代的。

编辑:周杰 / 校对:姚喻

责编:姚城 / 审核:曾雄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