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只认识赵雷?这支民谣乐队来自襄城,了解下......

不知从何时起

爱上了听民谣歌曲

与其他流行歌曲相比

民谣歌曲显然更加能够传情达意

每次试听民谣歌曲的时候

就像是一场探寻

宝藏之旅

民谣之美

根本之处其实是一种叫情怀的东西

有时候居然可以不需要华丽的歌词

可以不需要复杂的配乐

也可以不需要太悦乐的嗓音

仅仅是简单、纯粹

就已经直接射穿了你的内心

襄阳汉江边,古城墙下,

几乎每周都会有这样一支乐队出现在襄阳人的视野:

三小伙一姑娘,

鼓手多才又强壮,

主唱善奏声又亮,

吉他小哥手艺棒,

口风琴手很大方,

音乐让人实难忘。

他们就是汉江边上的拾光民谣乐队。

☟☟☟☟☟

仅三年时间

四位萍水相逢的音乐爱好者

因为共同的梦想和理念走到一起

逐渐发展成为

襄阳人耳熟能详的民谣乐队

志同道合组乐队

人们常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确,人组齐了,但接下来面临的长期的排练工作更麻烦。“这就涉及到人员的管理了。”作为队长,大马主动挑起了分配排练时间、找排练场地的重担。“每个人的工作和家庭情况都不一样,所以休息的时间也不一样。”仅在安排时间上,大马就花了两三天才协调好。每次排练,大马都会提前联系琴行帮忙,好在襄阳大部分琴行的人他都认识。回想起第一次排练的情景,李琳至今都印象深刻:“大热天的,我们三人花了三个小时从襄城跑到东汽基地,到了就抓紧时间排练,一练就是三个多小时,热得很,也开心得很。”就像他们的主打歌之一《我们的时光》中的那句台词:“头顶的太阳,燃烧着青春的余热,他从来不会放弃,照耀着我们行进。”为了充分利用排练时间,他们会在平时挑出适合乐队的备选曲目,并各自完成各自的任务,“排练的时候就直接一起练,这样才会提高效率。”在成员莎莎看来,“一周一次排练不影响生活”,反而排练不到位“演出时可能就会出状况”。他们追求卓越,认为“唱不出让自己感动的声音就无法感动别人”。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也是这样去实践的,经常因为一个二声部的旋律或者一个细微的节奏型抠上一两个小时。在他们看来,“理想与现实总有一个平衡点”。深受马斯洛需求理论启发的大马认为:“物质追求是无止境的,所以凡事要学会知足,然后实现精神追求。”“理想是音乐,现实是工作与生活,这个平衡点就是用业余时间追求理想。”

为襄阳文化代言

2015年10月,排练一个月后,拾光民谣乐队便成为襄阳单车音乐节上的明星了。“乐队第一次公开亮相,我们特别激动。”主唱玥哥回忆道:“虽然现在看来瑕疵很多,但当时觉得还不错,为我们乐队日后的演出开了个好头。”按照既定规划,乐队每周三晚上七点到十点进行排练,每周六在汉江边街演,每年举办一次音乐分享会,偶尔还会受邀参加一些文化惠民演出、音乐节等活动。“对我而言,印象深刻的还是2016年11月参加的襄阳首届民谣音乐节。”虽然对乐队的每一次活动铭记在心,但最让莎莎自豪的是“那场音乐节上拾光民谣乐队是唯一一支代表襄阳的乐队,并且得到了广大市民及襄阳音乐爱好者的认可”。拾光民谣乐队由此成为襄阳文化新的代言人之一。据了解,自成立以来,拾光民谣乐队翻唱、改编各类歌曲30多首,参加各种大型演出20多场次。如今,拾光民谣音乐群已有600多名粉丝、歌友,几乎场场演出观众爆满。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以前唱民谣,送票都没人听。”大马回忆,在中国,很长的一段时间,民谣无法真正进入大众的视野,直到近年来随着《南山南》《董小姐》等民谣的流行,中国民谣的发展才形成破竹之势。“现在走在北街,偶尔还会看到其他乐队的街演,而且驻足的观众也不少,说明民谣开始逐渐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音乐。”此外,“随着近年襄阳市委、市政府对文化产业越来越重视,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有了广阔空间。”玥哥认为,当下乐队的发展正处于“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关键时期,未来可期”。2016年初,拾光民谣乐队终于结束了“流浪”排练的阶段,有了属于自己的“家”——拾光音乐工作室。随后,大马自费对工作室进行装修,并更新了一批音乐器材。50平方米的小房间,经过一番改造后,既能陈列音乐器材,还设有专业的录音室。自从搬进了新“家”,乐队排练方便了,演出机会也更多了。“还会面向市民开展一些文化惠民演出、培训打鼓、声乐指导等活动,有很多人关注我们,未来我们的音乐群估计还要增加C群、D群、E群……”莎莎说:“当然,关键是我们自己得走好每一步,不负好时光。”

编辑:卫润楠

审核:曾庆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