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战胜人工智能!襄阳匠人李勇3个月打破“神话”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逐步推广,不少人认为,机器人夺走了工人的饭碗。但在神龙汽车襄阳工厂,一名年轻的技师就偏偏向机器人发起挑战,用自己的钻研和精湛的维修技术,不等不靠甚至不用花钱,就降服了价值千万元的全自动机器人。

在神龙汽车有限公司襄阳工厂,价值1000多万的汽车发动机缸盖清洗系统正在有条不紊地工作,这套系统通过全自动机器人,每年可以清洗超过20万套发动机缸盖。而在引进之初,它却给公司出了大难题。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襄阳工厂车间技术员侯庆介绍,设备搁置了有两个月,然后供应商一直没来调试,严重影响公司的生产进度。

这套系统从国外进口而来,花高价买回来,却没人会用,设备供应商托辞不来,就是想借调试技术,再赚一笔。

是企业继续花钱?还是看着设备干瞪眼?这时,设备保障部技师李勇不服气,提出自己来试一试。

“我们对机器人的轨迹和机器人的编程这一块儿还是空白,我们是白天摸索,晚上回家练习,找资料,第二天白天继续学习摸索。”神龙汽车有限公司襄阳工厂设备保障部员工李勇讲到。 

然而,让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干活儿,并不是启动传统机器那么简单,必须通过严谨地编程,才能让机器人听懂指令,运转起来。李勇没有正规地学过电脑编程,就买来大堆的工具书和上网自学。在大学时,李勇甚至英语四级都没有过,但压力之下,也让李勇的潜力无限激发,如今,全英文版的操作程序,他也能全部拿下。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襄阳工厂设备保障经理方茂文讲到,李勇喜欢琢磨 ,而且把琢磨的东西能与实际情况很好地结合。

不会的就学,没有经验的,就反复摸索,通过日以继夜的学习和尝试,李勇终于摸清了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再经过反复调整清洗时间,他终于把一整套的编程系统给钻研出来了,经过实际运用,效果非常理想。

李勇介绍,比供应商预期的时间提前了半年,他们调试的时间可能是九个月或者十个月,而他们提前到三个月能结束。

这次成功,不仅给企业节约了大笔资金,对李勇更是一次扬眉吐气的机会,再智能的机器人,也需要技术工人的调教,才能好好工作,发挥作用。

这个经历,对李勇个人是一次极大的成长,也让公司意识到,培养多技能人才,帮助机电一体化人员快速技能,十分的迫切和必要。在公司的支持下,李勇负责起“电气大师工作室”的人才培训和课题攻关,他还把自己十多年的维修技术和经验编写成书,供同事们学习参考,他盼望每名技术工人,在面对智能制造的时代,都能够有底气、有实力。

“随着自动化的不断提升,我们对智能制造的需求也是越来越高,这里面还有很多的内容需要学习和探究,我希望自己跟上形势的发展,同时也担当一份责任,带领同事们一起努力,为企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李勇说。

全媒体记者:李宗德
编辑:彭梦迪 / 校对:姚喻
责编:姚城 / 审核:曾雄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