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已至,忌食一瓜,多吃二白,预防三种疾病

“九月寒露白,六关秋草黄。”《中国天文年历》显示,10月8日16时15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寒露。此时节,西风飒飒,秋雨潇潇,落英满地,鸿雁南迁,枫叶火红,菊花开放。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如果说白露是炎热向凉爽的过渡,寒露则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气象专家提醒说,寒露节气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气温的变化特别明显,温度下降8摄氏度、10摄氏度都比较常见。寒露时节,我国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是秋蝉噤声,荷残叶枯,秋意渐浓。那么,这个时节,如何养生呢?

忌食一瓜

俗话说“秋瓜坏肚”,寒露时节,尽量少吃“瓜”。比如西瓜,也叫“寒瓜”,性寒解热,食之冰凉,多食对脾胃的伤害很大。因此,寒露时节,天气渐冷,如果此时再吃很多寒性的西瓜,会给脾胃增加负担,甚至还会出现头昏乏力、身体困重等现象。

多吃二白

1、莲藕

寒露时节,空气干燥,人也容易烦躁不安。此时,更应多吃一些清心润燥的食物,以去秋燥。常言道,荷莲一身是宝,秋藕补人。莲藕,富含铁、钙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质、维生素以及淀粉,有明显的开胃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益血益气的功效,也可增强人体免疫力。

2、山药

山药,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它含有皂甙、黏液质,有润滑,滋润的作用,故可益肺气,养肺阴。寒露时节,吃山药,更是可以养护脾胃,滋肾益精,益肺止咳,缓解秋燥。

预防三种疾病

一、防肠胃疾病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寒露时节,天气骤然转凉,人的食欲会逐渐变好。而脾胃长期处于“虚弱”的状态,此时如果胡吃海喝,很容易增加胃肠的负担,导致腹泻、呕吐等。

预防措施:

1、多食小米

小米,在古代称为“粟”,对身体具有诸多好处,其中,更以养胃补气血著称。小米熬粥,营养价值丰富,且有“代参汤”之美称。另外,还可防止反胃和呕吐,对腹泻、呕吐、消化不良,有很好的帮助。

2、远离生冷

胃喜温热,怕冷凉,在胃肠道疾病中,有70%是贪图“凉食”所致。冷刺激,会干扰肠胃的正常蠕动,导致消化功能失调,影响消化液的分泌,使免疫力下降。所以,想要肠胃好,要注意给胃肠“防寒”。尽量远离生冷之物,尤其是这个季节。如:冷饮、寒凉的水果、生冷海鲜等。

二、防感冒疾病

谚语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进入寒露后,就不能再“秋冻”了,要特别注意保暖,不要赤膊,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导致伤风感冒。

预防措施:

1、多喝热茶

日常可以饮1-2杯蒲公英桑叶茶,可以很好地提高人体免疫力,进而预防感冒。桑叶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等保健养生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桑叶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各类维生素,有降血脂、降胆固醇、抗血栓形成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还有抗衰老、抗疲劳作用,桑叶还有良好的皮肤美容作用,特别是对脸部的痤疮、褐色斑有比较好的疗效。

蒲公英有“天然抗生素”的美誉,经常用于抗病毒、抗感染,清热解毒的功效广为熟知。同时,蒲公英还有保护肝脏,清肝毒,预防肝损伤的作用。

将桑叶和蒲公英搭配饮用,充分利用蒲公英的清热解毒、广谱抗菌、清肝明目的作用,效果大大提高。既可以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又可以降三高,一举数得。

2、注意泡脚

所谓“寒从足生”,两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少,并且脚部的脂肪层较薄,特别容易受到寒冷的刺激。所以,寒露时节,更应注意泡脚的重要性。热水泡脚,既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使人精力充沛。

三、防心脑血管疾病

寒凉,会使人体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而肾上腺素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上升,易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发生冠脉痉挛等。一些中老年朋友,在这个时节,如不注意,会使原有的疾病加重,而引发各种急性心脑血管疾病。

预防措施:

1、多做“血管操”

仰卧,双腿伸直抬高45度,持续2分钟;坐起,小腿垂于床下2分钟。每天做这个动作3次即可。血管操,可以帮助我们的全身血管进行疏通,对健康十分有益。

2、控好血压

高血压,是引发诸多疾病的导火索;血压升高,不但影响到微血管,还会引起大血管病变。有关数据显示,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一诱因,就是高血压!所以,想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首先要及时监控血压的情况。日常生活中,要均衡饮食,少油腻、少盐,避免久坐,适当运动。要有意识地改变一些不良习惯,这样才能确保血管健康。

(来源:搜狐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